壯族的端午節是怎麼過的

壯族主要分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壯族與漢族的接觸交流比較多,在傳統節日方面也有一些大同小異,壯族也是會過端午節的。那麼,本期的老黃曆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壯族的端午節是怎麼過的。

壯族的端午節是怎麼過的

壯族的端午節是怎麼過的?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大部分地區的壯族都過端午節。這一天壯族人民用糯米包成各式各樣的粽子,煮熟後自己食用,有的地方將一些投入江中,以祭奠詩人屈原的英靈。有的地方則有着各種各樣的規定。

這一天不吃肉,只吃涼粽子,表示對屈原的尊敬;有的地方則當月不剃頭,以示孝敬等。有的把雄黃酒噴灑到房屋的四周,説是可以辟邪,有的則喝雄黃酒。

族人們普遍相信這一天採回的藥草療效最好,用這天採回的藥草熬水洗澡,可使皮膚光潔,不患皮膚病,不生爛瘡,表示消災;有的地區則用艾草、楓葉或茅草插在門口上,説是可以驅邪等等。而靠近江河邊的壯族,則舉行賽龍舟活動,他們用長竹筏做龍舟,在河面上進行比賽。

而居住在文山地區的一部分壯族在端午節這天則殺雞、宰鴨、魚等來祭奠偉大的屈大夫,就像祭奠自己的祖先一樣供奉。這一習俗已經持續了兩千多年,直到現在壯族人民一樣還在深深的緬懷着為國家、為民族而犧牲的屈大夫。

還有在端午節傍晚,在清水河畔,村裏的男女老少依然一邊吟詠祈禱詞,一邊把做好的“渡河公”用紅或黃絲線懸掛在小孩的脖子上,垂至小孩的肚臍部位,因“香艾”有驅邪、壓驚、鎮痛的作用,可保護孩童安康。或者把“渡河公”和粽子放在一艘小船上,點上紅蠟燭,沿河漂流,讓點點河燈帶走歲月的不幸和憂傷,村民們一起祈禱家人幸福安康、祖國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