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重點寺院 化城寺

中國佛教文化流傳數千年,是歷史文化的象徵,且寺廟文化早已根深蒂固在我們心中!許多古寺廟見證了我國各個朝代的歷史發展,庇佑了各個朝代繁榮昌盛!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城市文化看看中國十大寺廟排行吧!

全國重點寺院 化城寺

九華山化城寺是九華山的開山主寺,歷史最悠久又是地藏菩薩,是九華的“總叢林”。始建於唐,至德初年(公元756年)當地鄉紳請新羅僧人金喬覺入居,貞元十年(公元794年)金喬覺99歲圓寂後,僧眾視為地藏菩薩化身,化城寺遂闢為地藏王。東晉隆安五年(401年),僧人杯渡曾在此築室為庵。全國重點寺院,又名地藏寺,位於九華街盆地中心化城峯,東臨東崖,南對芙蓉峯,北倚白雲山,四山環拱如城。

景觀
  化城寺位於九華街,迎面是一座圓形廣場,廣場中間有一個月牙形的蓮池,名月牙池,傳説為當年地藏放生池。寺殿前後有四進,分門廳、大雄寶殿、後進和藏經摟。此四進隨地勢漸高,結構自然,門楹窗柃、斗拱樑柱和台階甚石均刻有精巧美觀的圖案。殿內有康熙御書“九華聖境”橫匾和乾隆御書“芬陀普教”橫匾。後殿首明代崇禎皇帝御書“為善最樂”橫匾。

化城寺原有大鐘一口,重約萬餘斤,但已毀於兵燹。現存的一口洪鐘,重約兩千餘斤,高一丈有餘。此鍾鑄造精美,體積超羣,音質悠揚洪亮,以手輕叩即可聽到清脆悦耳的微微響聲,用槌撞之,則甕聲宏亮高揚,由近及遠慢慢在山谷中迴盪,每當紅日西沉,白雲歸岫,蒲牢一擊,鯨鏗徐應。這就是九華山十景之一的“化城晚鐘”。特別是夜深人靜之時,鐘聲更為清悠,令人彷彿置於天上佛國,超凡脱俗。因此,朝山進香之人,無不聆聽化城晚鐘,領略一下“化度羣生悲願宏,城開兩序別西東。晚來香火因緣盛,鍾送梵音澈太空”的古鐘聖音,以除人間煩惱。

化城寺是九華山全山百寺之首,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化城寺有竹根雕獅子、銅蟹、玉如意、銀塔、瑪瑙佛珠項鍊等古物。有一條鏤花巖石質地的金龍,是明代萬曆年間的作品,刀法明快,造型精美。另一塊經人工琢磨成的八音石,也是明代製品,敲擊時能發出8種悦耳的音響,是和尚唸經時敲擊的器物。寺後有建於明代的藏經樓,內藏有完好的《涅盤經》,更保存有明代百歲宮無瑕和尚用自己身上刺出的血配以金粉,花了28年寫成的《華嚴血經》。此外,樓上尚藏有貝葉經及上刻“地藏利生之寶”字樣的金、玉、銅質佛印多種。

文化傳承
  化城寺現已用作九華山歷史文物館。化城寺前的廣場上有“娘娘塔”址,正中有一口井。關於娘娘塔有兩種傳説。出化城寺向南,可到旃檀林。後該寺歷經維修改建,現存殿宇四進,莊嚴有序,最後一進為藏經樓,珍藏明版藏經6777卷,保存至今,十分珍貴。化城寺歷代曾遭受多次火災,現有殿宇多系清朝光緒年間重建,唯獨藏經樓是明代宣德年間建築。

現在,化城寺已闢為九華山歷史文物館,將以前保存在月身殿西側的佛教文物和該寺的一些文物珍寶搬遷過來,集中展覽。其中有康熙、乾隆二帝的手諭筆跡,有傳説是金地藏王穿過的僧靴和使用的寶印,還有宋代和元代的巖紅瓷和青藍瓷缽,以及從緬甸傳入的仰光大金塔模型、梵文貝葉經等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