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喪葬習俗,你知道多少?

人都會死去,葬禮是世人與離世的人最後的告別儀式,是一個人一輩子的終點站。在我國,喪葬習俗千千萬萬種,但無論是哪裏的葬禮,都是為了表達對死者的哀思。湖北的一些喪葬文化有其獨特的特徵,現在就由小編帶大家走進湖北文化,瞭解湖北的喪葬習俗。

湖北喪葬習俗,你知道多少?

臨終:病人彌留之際,在家的親人須守護在病榻前,謂之“送終”。病人斷氣後,首先放一秤桿於其右手上,再請幫忙裝殮的人為之梳洗、穿壽衣。穿戴齊整後,移放堂屋靈牀上有的地方在病人彌留之際,即移入中堂,名日“壽終正寢”,其靈牀的放置很有講究,死者為男性,靈牀停放於堂屋左側;死者為女性,則停放於堂屋右側。

然後,將死者生前用過的牀鋪草,搬到屋外燒掉,再在屋門口的樹幹上捆紮幾張黃表紙,名日“搭望鄉台”,直到第三天亡人的“三朝”時,才能將此紙燒掉。亡人所穿的“壽衣”、“壽鞋”極有講究,“壽衣”必須穿雙數,意味着死者來世兒女雙全。[宣化、豐店一帶則講究穿三腰五領“壽鞋”的鞋底,前掌納7針、後掌納8針,謂之“前七後八,見了閻王也不怕”。

入殮:亡者移放靈牀,等其親屬到齊後,再行入棺,又稱“進材”或“入殮”。入殮時,首先由孝子背死者坐於堂屋正中的椅子上,面前置一瓦盆,再將一杆竹棍繫上一根白底線,把棍子一頭擱在死者手上,另一頭放在瓦盆中,白線則牽向堂屋外,然後,放一飯糰於死者另一手中,謂之“打狗粑”,其竹棍、飯糰都是為亡者去陰間的路上防狗所備。

接下來,便是“燒起身紙”或稱“燒起身袋子”,即用事先縫好的白棉布袋,裝上7斤或9斤黃表紙,先在死者肩上擱一下,再焚化在瓦盆中,意為送死者去陰間的路費;然後,在棺材內墊一層柴草灰,灰上鋪層黃表紙,稱“冥錢”或“錢紙”,將死者平放入棺中,頭枕3塊瓦、懷揣“打狗粑”,手執蒲扇,身上墊蓋新白布棉絮被子,四周填放死者生前所穿過的衣物等。裝殮畢,將棺蓋合上,但不蓋嚴,再在棺底下點一盞油燈,稱為“長明燈”,靈柩前點一燈,稱為“座頭燈”,並設香案、陳祭品,孝子孝女及親屬晝夜守護靈柩,陪同弔唁者焚香、叩頭,直到出殯。

殮三日,再正式蓋棺,稱為“封梓口(封棺)”。封棺時,邊釘釘子,邊要叫着亡者的名字説“不要怕”。

齋醮:人死後,親屬請道士到家中為其做法事,稱為“唱道”或“做功德”,按其時間長短,可分為五種。即:唱“一堂法事”,為“燒包袱”;唱半天道,為“對棺明路”;唱一天道為“燒紙”;唱三天以內,為“開大路”;唱7至9天,為“做齋”。

齋醮期間,要為亡者設孝堂、置道場、安靈位、掛挽幛,用彩色紙紮“金山”、“銀山”、“樓宇”、“轎”、“馬”、“傭人”,後又增有“彩電”、“轎車”、“冰箱”等人間所有的高檔用品;請名人學士,朗誦祭文、祭詞,親友則披麻戴孝,叩頭禮拜。齋醮時間長短,依家境貧富而定。以往,富裕人家均為“開大路”或“做齋”,一般百姓多為“燒包袱”,特別是貧困之家只書寫靈牌而無力做法事。

殯葬:殯葬前夕,親朋好友都要備香、燭、紙、鞭炮、挽幛前往哀悼。次日凌晨,按道士選定的墓地,先挖好墓坑,稱“打井”。出殯前,先將靈柩安放在,在棺底下置犁耙以防鬼怪作祟;棺旁放盆米飯,孝子孝女在靈柩前磕頭祭拜後,用手抓點米飯吃下,以示後代有飯吃,謂之“吃壓氣飯”。

出殯時,在棺頭上捆縛一隻大公雞,意為雞公爬動祖墳,後代能升官發財,還有避邪之意。親屬全都要披麻戴孝,由長子抱靈牌,執“引路幡”開道,次子抱鏡像隨其後,其餘親屬及親朋舉花圈、挽幛隨棺而行,沿途放鞭炮、撒紙錢,直到墓地。下葬時,先在靈柩前陳祭品、燒紙錢,再次祭奠亡靈,然後,由道士用羅盤定好山向(即墓向)後,將棺材下入墓坑,孝子棺前跪拜,道士邊向棺上撒米,邊念“彩詞”,以祝願亡者後代大吉大利,興旺發達。時辰到,再填土築墳。

復土:殯葬後第三天,孝子孝女穿孝服,到墓前燒紙祭奠,給墳墓培土,俗稱“復土”。然後,由孝長子抓點墓土用衣襟兜回家中,放置亡者靈位下,意為亡魂回家受祭(也有下葬當天孝子兜土回家置靈位下)。自此,每日早中兩餐,都要先祭供亡靈,直到三年“除靈”時止。

報七:人死之日數起,第7天為一個“七”,共為7個“七”(有地方為10個“七”)。先由道士開列每個“七”的時間,稱“報七單”,再由親屬按時通知主要親戚朋友,稱為“報七”,每個“七”日,主要親戚朋友均備香紙前往祭拜。據説,人死到陰間,每7天過一重閻羅殿,共要過7重(亦説10重)。

其中第5重閻羅殿的五閻王最厲害,他要亡者過又陡又滑,且佈滿尖刀的“尖刀山”,一旦滑倒便會被紮成血人。要避免滑倒,只有用孝子的鬚髮墊腳方可;因此,孝子們在“五七”前是不能理髮刮鬚的,只有在“五七”日理髮,並將鬚髮同錢紙一起焚燒,才能幫助亡人過尖刀山。“五七”日,已出嫁的孝女,要送來用彩色紙紮成的房屋模型,稱“靈屋”,然後,死亡者靈牌移入靈屋之中,到滿三年“除靈”時焚燬。

馨香:第二年的農曆正月初二(澡河一帶為初一)下午,親戚朋友都要前往死者家中,謂之“坐夜”。香燭紙鞭等祭品,則在上年的臘月間送到亡者家中,謂之“下祭”。子夜(芳畈等地為白天),先在靈前祭奠後,再到屋外設火場燒紙、放鞭炮,稱為“祝馨香”,其意是祝亡者在陰間新年安好。正月初三清晨,孝子首先到本村家家户户叩拜,然後到所有前來祝“馨香”的親戚家叩拜,稱之為“謝孝”或“謝福”。孝子孝女在“謝孝”前不能到外人家中串門,“謝孝”後方可隨意走動,否則,會給他人帶來不吉利

除靈:亡期一年內為“小祥”,孝家春節門聯為白色;兩年內為“大祥”,春節門聯為黃色;三年內為“除服”,春節門聯為綠色。滿三年為“除服”日,親戚朋友均備香、燭、紙、鞭炮等前往祭奠,並將亡人靈牌、靈屋同錢紙一起焚燬,謂之“除靈”。“除靈”時,親屬仍須着孝服。有的人家,還請道士作“法事”。除靈後,孝子孝女服孝期滿,此後可着色彩鮮豔的服飾,春節門聯為紅色,再無他忌。至此,所有喪葬禮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