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曾厝垵歷史,帶你瞭解500年的漁村

説到廈門的曾厝垵,大家都會想到吃喝玩樂。曾厝垵也是外地來的遊客必定會去的一個地方。還有一些本地人也會常常去。那麼有多少人瞭解過曾厝垵的歷史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學習瞭解一下吧。

廈門曾厝垵歷史,帶你瞭解500年的漁村

歷史上的曾厝垵一直是作為農村而存在的。那裏的人們以打漁和出租房子為生。曾厝垵的村民“男漁女耕,男人出去打漁,女人留在家裏耕田帶孩子。

漁村的形成,大抵是因為依山傍海的緣故吧。背靠高山,面朝大海,漁村的日子一開始過得自由而愜意。明初,廈門城建起來之後,身處廈門港南部的曾厝垵也成了軍事要衝。清代更是設水師駐守於此,辛亥革命後國民黨的“海軍航空處”和飛機場也在這裏。在抗戰和解放戰爭後,曾厝垵軍事要塞的區位作用漸漸失去。

九十年代初,曾厝垵人還喜歡把抗戰和兩岸對峙時期的事情掛在嘴邊。日本人從五通上岸後,對曾厝垵村進行殘忍的屠殺,至今仍是老人們心頭的抹不去的痛苦回憶。而兩岸對峙時期的故事,則顯得有些無厘頭:農民在海邊勞作,冷不防地有顆炸彈飛過來,停在腳邊,幸運的便逃過一劫,如果運氣不好,就“壯烈犧牲”了。

雖然離奇,但從曾厝垵人的嘴裏説出來,又是千真萬確的。“曾厝垵的奇聞絕不都是沉重的,1929年,曾厝垵飛機場曾迎接了”中國第一個單人駕機飛越歐亞大陸的飛行員陳文麟飛機的降落。陳文麟的“廈門號”飛機從倫敦起飛,途徑歐亞十幾個國家,行程1.5萬多公里,在5月12日飛抵廈門。當年這個事件,成為海內外媒體的熱談,更別説親眼見證這一歷史時刻的曾厝垵村民。

歎歲月如歌,往事如煙,這裏的一切正在發生着深刻的變化。如今,曾厝垵被列入城區改造範圍,規劃建設成為廈門東南海濱的文教、療養、旅遊、居住區,建設安置房、片區市政道路、公建配套、集中綠化景觀等。而曾厝垵的自然村歲月,只能留在人們的回憶裏了。

民宿客棧
  據不完全統計,在曾厝垵“五街十八巷”的阡陌小巷李共有民宿325家。這裏就像個迷宮,初來乍到的遊客來到這裏往往會暈頭轉向,電話再怎麼指點,路痴們還是摸不着北,問路也講不清楚。最後呢,店裏的老闆和夥計不得不出門去迎接。曾厝垵客棧老闆的熱情可能很大一部分就體現在這裏,大老遠地就出門招呼客人,賓至如歸的感覺讓遊客感動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

對曾厝垵客棧進行追根溯源,不得不再翻閲曾厝垵華僑史。行走在曾厝垵,會看到至今仍保留完好的不少紅磚古厝和南洋風情的“番仔樓”。一定規模的住宅羣往往會綜合兩種建築風格,融為一體:古建築的前面兩“落”的屋頂為馬鞍脊或燕尾脊,最後一“落”卻是南洋風味的“番仔樓”。

如今,這些華僑房屋除了一小部分由華僑的後代或親戚居住外,大部分都被用來經營。曾經承載的華僑文化正以家庭客棧的形式獲得了新生,走了鼓浪嶼的老建築一樣的路子。因此這些客棧在我看來並沒有一些專家們所説的沒落。一個特殊的階級--閩南華僑從這個自然村漸漸淡出了,一個新的文藝羣體和遊客羣在這個村落裏活躍非常。

【結束語】相信大家看了以上的內容,對曾厝垵的瞭解更深了。曾厝垵不僅美食多,景點多,美女也很多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