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剎海煙袋斜街的由來,煙袋斜街的特色

説起北京有什麼好玩好吃的那可是有説也説不完啊,先不説吃的琳琅滿目,小吃街更是多的讓你眼花繚亂,不知道該如何去選擇。還有就是那獨有的文化,衚衕,説起北京的衚衕大家知道多少呢?有能叫出幾條呢?今天小編要為大家帶來的就是什剎海煙袋斜街的由來,希望大家喜歡。

什剎海煙袋斜街的由來,煙袋斜街的特色

煙袋斜街位於北京市地安門外大街鼓樓前,屬西城區廠橋地界。在清末至二三十年代,街內以經營旱煙袋、水煙袋等煙具、古玩、書畫、裱畫、文具及風味小吃、服務行業等為主,其鋪面建築風格樸素並有北京北城特點,是北京北城較有名氣的文化街,曾留下不少文化名人的足跡。

位於什剎海前海東北的一條小巷,是北京最古老的一條商業街,周邊的飯店、旅店及其他外貿小店都特別多。在清朝時主要經營煙具,裝裱字畫和販賣古玩玉器,是一條繁華的商業街。

從地理位置看,煙袋斜街的形成和發展與鼓樓和什剎海的地理位置及社會經濟有密切的關係。煙袋斜街東口在鼓樓前大街路西,其走向自東偏向西北,進東口約50米路北即為大石碑衚衕的南口,可通往鼓樓西大街。斜街中部與義溜河沿相通,沿義溜河沿南行可達後門橋。斜街中部南口往西即是什剎海東沿,通銀錠橋。

斜街西口正中與鴉兒衚衕東口相對,自鴉兒衚衕西北行即可至名剎廣化寺,再沿後海北沿可直達德勝門小市。斜街西口西南即為“銀錠觀山”之銀錠橋,過橋南行為什剎海西沿,過橋西行為後海南沿,斜街西口之東北即小石碑衚衕南口,可通至大石碑衚衕中間。

據説,當時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煙或水煙,煙葉裝在煙袋中。由於煙袋的需求與日俱增,所以斜街上一户一户開起了煙袋鋪。這條街上的煙袋鋪,大都是高台階,門前豎一個木製大煙袋當幌子。黑色的煙袋桿兒,金色的煙袋鍋兒,這樣的標誌真可謂生動形象至極。

在煙袋斜街的東口路北有一家"雙盛泰"煙袋鋪,門前豎着的木雕大煙袋,足有一人多高,粗如飯碗一般,金黃色的煙袋鍋上還繫着條紅綢穗,十分醒目。這"雙盛泰"的大煙袋真稱得上是北京同行業中的頭號大煙袋了。

除此之外,煙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隻煙袋。細長的街道好似煙袋桿兒,東頭入口像煙袋嘴兒,西頭入口折向南邊,通往銀錠橋,看上去活象煙袋鍋兒。正是基於這兩方面的原因,以"煙袋"命名斜街,真可謂名副其實了。煙袋斜街的名字越叫越響,一直流傳到今天。

斜街的形式與元代修通惠河漕糧貨物之運有最直接的關係,所以煙袋斜街的繁華髮軔於鼓樓西大街。元世祖忽必烈修建大都,佈局是“前朝後市”,即從永定門到三大殿是朝,鐘鼓樓後是市場,更由於開鑿一條360裏的“通惠河”,接通南北大運河,使南方貨船直接到大都靠岸,各種商品源源不斷供應大都市場。

通惠河建成後,積水潭就成為了港口碼頭。大米、茶等源源而至,附近船舶如雲,商棧林立。為使碼頭至鼓樓前有一通道,遂在積水潭至鼓樓之間修築了這條斜街。從佈局看,元大都的建設在世界建築史上是獨闢蹊徑的創舉,城呈長方形,城內東西、南北各有九條幹線,街道寬直整齊。

什剎海煙袋斜街的由來,煙袋斜街的特色 第2張

惟德勝門至鼓樓這條幹線是斜的。但若以實用眼光看,這條斜街卻非常實惠,解決了交通急需,縮短了距離,因而斜街不但是北京城內惟一最早的斜街,也成為當時這一帶運輸貿易的生命線。

明代以後,城市中心南移,通惠河水道開始淤積堵塞,運糧船已不能駛入積水潭。明清兩代雖因漕運的需要多次疏通,然終無復當年之貌。但是斜市街鼓樓西大街包括煙袋斜街卻基本保持着六百多年前的格局和模樣。從可以考證的資料看,煙袋斜街最繁盛紅火的時間是清代光緒年間,這個名稱大約也是此時叫開的。

斜街裏出現多家飯莊、酒樓、煙鋪、茶館、浴池等。特別是出現了以經營煙具為主的“同台盛”和“雙盛泰”兩個店鋪,據説兩店老闆曾為那拉代氏通洗水煙袋,於是聲聞京華,斜街東口便出現了以煙袋作店幌子的煙袋商店,這兩家店在斜街中名聲、氣派最大,幌子也最醒目,於是老百姓們便稱之為煙袋斜街(《北京地區經濟史料》,燕山出版社1990年版)。

有些文章談到煙袋斜街或以為是為平民百姓服務的,其實不然。煙袋斜街是典型的為貴族官宦服務的高檔商業區。比如會賢樓、慶雲樓之類;很有氣派,檔次也高,平民百姓是不會涉足的。莫要小看這條既短又窄的斜街,從最西端銀錠橋到最東頭煙袋鋪東口據説總長為390米。

這裏竟是古都西裝裁剪的發源地——斜街東口有一家“都不昆西裝店”,一般平頭百姓是不會做西裝的,當然西裝店的出現最早也在清末,但由此可見它開在此處也是緣於煙袋斜街是高檔商業區。比如宣統皇帝溥儀的老師、英國人莊士敦就住在今天地安門油漆座衚衕1號。他要做西裝,恐怕是會光顧“都不昆西裝店”的吧?

煙袋斜街的平民化是在辛亥革命清廷退位之後,居住在什剎海附近的王公貴族、八旗子弟失去俸祿,又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於是紛紛開始變賣古玩字畫,這使得煙袋斜街重新定位,又一次畸形發展,經營古玩的寶文齋、敏文齋、繡古齋、抱璞山房等紛紛落户斜街。

那時溥儀還在故宮,仍然使用宣統年號,也有宮裏的太監安門開設古玩店,貨源都是盜取宮內(見溥儀《我的前半生》,羣眾出版社1964年版)。那時老北京一提“小琉璃廠”便指此處。這時開始形成民俗商業街。現在煙袋斜街已經和鼓樓,南鑼鼓巷等知名景區一樣,都是每個在北京的人閒暇時尋找美食,看古玩,賞書畫古建築的好去處。

【結束語】過去有傳説,煙袋斜街因街道的走向形成如煙袋:東口為煙袋嘴,西端至銀錠橋似煙袋鍋。此説似較牽強,其形象不僅並不全似煙袋,且其名初為打魚廳斜街、鼓樓斜街,最後才演變為煙袋斜街是另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