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的民族故事之皇太極的小故事

皇太極是一代傑出的人才,創建了大清朝。成為了清朝的第一個皇帝。發展了經濟,緩和的民族矛盾,創建了滿文,統一了八旗。是驍勇善戰的軍事家,又是治國有方的政治家。本期的民族故事帶你瞭解皇太極的故事。

滿族的民族故事之皇太極的小故事

明朝末年,袁崇煥率軍對抗皇太極的後金大軍,與他展開了長年的對峙,並且不斷獲取勝利。但由於魏忠賢等人的阻撓,讓袁崇煥處處受阻,最後不得不辭職歸鄉。

天啟七年(1627),昏庸的明熹宗死去,明思宗朱由檢即位,改年號為崇禎。明思宗查辦了魏忠賢之後,朝中大臣紛紛建議召回袁崇煥。明思宗接受了這個建議,提拔袁崇煥擔任兵部尚書,負責整個河北和遼東的軍事。他問袁崇煥:“接下來,你有什麼打算嗎?”袁崇煥答道:“只要陛下給我指揮軍隊的權力、朝廷可以配合我,不出五年的時間,我就可以奪回遼東。”

聽到這一席慷慨陳詞,明思宗非常激動,賜給袁崇煥一口上方寶劍,准許他全權行事。

回到寧遠之後,袁崇煥整頓軍隊,嚴明軍紀,讓士氣大振。而皇太極看到袁崇煥不斷變得強大,便決定改變路線,繞開錦州和寧遠,從龍井關、大安口朝着河北進發,打算直撲明朝的京都北京。

皇太極的行軍佈陣確實超出了袁崇煥的預計,他急忙出兵,希望在半路阻攔,可是卻被金軍乘虛而入,直奔北京郊外。得到情報的袁崇煥心急如焚,連夜行軍,趕到京郊和金軍展開了一番殊死搏鬥。

對於金軍的忽然進攻,北京城中一片惶恐。大家都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如何是好。聽説袁崇煥趕到,明思宗才放下心來。可是魏忠賢餘黨對袁崇煥恨之入骨,不斷散佈謠言,聲稱此次金兵之所以能夠繞道進京,就是因為袁崇煥為他們讓路,説不定其中還有陰謀。

明思宗疑心很重,聽到謠言之後就開始懷疑。而從金軍大營中逃回的太監更向他告密説:“袁崇煥和皇太極已經訂立了盟約,要出賣北京城!”

原來,這個太監被關押的時候,曾經聽到兩個金兵的對話。一個説:“今天咱們退下陣,完全是皇上(指皇太極)的指示。”另一個問:“這是怎麼回事?”而前一個人則故作神祕地説:“剛才我看到有人從明軍大營中來,説是袁將軍派來的,他和皇上已經約定,大事即將告成了!”這個太監聽到這番話,大吃一驚,趁機溜出來之後就跑回皇宮彙報。明思宗聽了他的話,也信以為真,根本沒想到這都是皇太極的預先安排。

氣急敗壞的明思宗命令袁崇煥立刻進宮,責問他為什麼要將金兵引到北京來。袁崇煥來不及回答,就已經被捆綁起來,送進了大牢。

有的大臣知道袁崇煥為人耿直,不可能做出這種事,一再勸誡。可是明思宗卻拒絕所有的人的奏章,到第二年便下令殺死袁崇煥。

一個反間計,為皇太極除去了強勁的對手袁崇煥。他退兵回到盛京之後,後金的實力越來越強大。1635年,皇太極將女真改為滿洲,第二年便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清。皇太極成為了清太宗,而不能辨別忠奸的明思宗卻成了被人恥笑的對象。

自古以來,手握重兵的大將和皇帝之間都存在一種微妙的關係,彼此互相依存又互相防備。任用了將領,但是卻又不信任他,是歷代很多帝王犯過的錯誤。猜忌心極重的崇禎帝也有這個缺點,於是被皇太極利用,巧施反間,除掉了自己的勁敵。

明朝的毀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最終破除軍事屏障卻正是這些謀略起的作用。與其説後金軍隊的強大讓明朝滅亡,倒不如説明朝君臣之間不能同心才是它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結束語】皇太極的一生,就是在四面開拓中度過的。他具有的心機之深,謀略之高,手段之辣,令人歎為觀止。關於皇太極的故事和皇太極的一生,是三天三夜也不能瞭解詳細的。若是對清朝歷史有興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