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悲催大將 被殺只因礙事了

三國時期是人才輩出的年代,謀士如雨,猛將如雲,出名的比比皆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忠肝義膽的關羽等。複雜混亂的政權也造就了不少悲劇大將。本期的古代名人故事,講講鄧艾的故事。

三國最悲催大將 被殺只因礙事了

鄧艾字士載,義陽棘陽人(今河南新野)。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鄧艾有口吃的毛病,因此不被人重視,起初只擔任了一個稻田看守糧草的小吏。司馬懿擔任太尉期間,鄧艾擔任典農中郎將的主簿得以出使朝廷,為司馬懿所重視,把他收為自己的下屬,後升他為尚書郎。在司馬懿手下,鄧艾經常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建議,多為朝廷採納。在司馬懿有意培養下,鄧艾出任徵西將軍郭淮的軍事參謀,升任南安郡太守。

嘉平元年(249年),鄧艾隨徵西將軍郭淮一起抵禦蜀漢偏將軍姜維的進犯。因為抵禦姜維有功,鄧艾被賜爵關內侯,加授討寇將軍的軍職,不久又升任城陽郡太守。司馬師執政期間,鄧艾繼續得到重用,被調到汝南郡擔任太守。因為在保衞合肥新城、平定文欽的淮南第二次叛亂有功被封為方城鄉侯,代理安西將軍職務。後來因對陣姜維作戰有功,先後被任命為安西將軍,領護東羌校尉,鎮西將軍,徵西將軍等軍職。鄧艾還享有假節、指揮隴右各路軍隊的待遇和權力,成為郭淮以後魏國隴右最高軍事長官。

景元四年(263年)秋天,司馬昭派出五路大軍,發起了滅蜀之戰,鄧艾作為其中一路,從狄道出發,出兵牽制姜維。姜維聽説魏將鍾會統領的主力軍團已進入漢中,立即率領全軍撤退,最後退至劍閣據守。鍾會一時無法攻克劍閣,鄧艾則從陰平小路行軍,突然抵達江由,蜀軍守將馬邈投降。鄧艾又進攻涪、綿竹,都取得了勝利。當諸葛瞻陣亡後,鄧艾繼續向南進軍到雒縣,劉禪向鄧艾投降。而這時候,鍾會的大軍還被擋在劍閣,因為擔心糧草問題曾一度想撤軍。只是因為劉禪下令,姜維才向鍾會投降。鄧艾進入成都後,約束軍隊將士,下令不準搶掠百姓,派人安撫投降的士兵,得到了蜀國的百姓的稱讚。他又擅自以皇帝的名義任命劉禪為代理驃騎將軍,同時任命蜀國的官員為魏朝官員,有的還成為鄧艾的下屬。委派師纂兼任益州刺史,隴西郡太守牽弘等人兼任蜀國各郡太守。又在綿竹堆積敵人的屍首,封土成高堆(京觀),以顯示戰功。

鄧艾滅蜀之功,被魏朝廷稱之為比“白起破強楚,韓信克勁趙,吳漢擒子陽,亞夫滅七國”還要大的功勛,因此提升他為太尉。食邑也增加了兩萬户。鄧艾還向司馬昭建議,要趁着滅蜀的聲威伐吳,只是需要休整一段時間。鄧艾在蜀地的擅自行事和驕橫做派被監軍衞瓘上報,司馬昭讓衞瓘告誡鄧艾,所提建議要等待批覆,不要沒有批覆就擅自實施。鄧艾除了將以前的事情向司馬昭做了辯解,還説他這樣做是怕耽誤了時間,對國家不利,並且有古例可循。這時候,鍾會、胡烈和師纂等人就告發了他,説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忤逆行為,已經有了反叛的跡象”;

司馬昭於是以朝廷的名義下詔,押解鄧艾迴京,軍隊交由鍾會指揮。鍾會到達成都以後,接管了全部在蜀國的軍隊,自以為大軍在手,倒真的起兵造反了。只不過前後只有三天時間,鍾會被殺,叛亂匆匆落幕。部下認為鄧艾的遭遇都是鍾會陷害的,現在鍾會死了,鄧艾自然就是無罪了,於是追上押解鄧艾的囚車,將鄧艾搶了出來。衞瓘派遣將軍田續討伐鄧艾,在綿竹以西相遇,鄧艾被田續所殺,和他一同被殺的還有他的兒子鄧忠。

三國最悲催大將 被殺只因礙事了 第2張

要説鄧艾這個人“擅權行事”是確實存在的,在蜀國都城也有點兒過分地張狂,但説這個人要造反則恐怕是純屬捏造。我們來看,鄧艾提出要從這兒順流而下征伐吳國,提出來要留下的軍隊是兩萬人,加上蜀兵兩萬人,總共不過是四萬人,這點兒兵力能夠獨立建國嗎?但他的的確確擅權行事了,這就讓別有用心之人有機可乘。所以這樣一看,是鄧艾礙了鍾會的事,所以鍾會要利用鄧艾的“擅權行事”,達到一手掌軍,從而自立為王的目的。司馬昭的滅蜀之戰,原本是想一石三鳥,也就是在滅蜀、代魏的同時,順便除掉鍾會。卻不想又加上了一個鄧艾。

鄧艾這個人是司馬懿提拔起來的人,又是司馬懿的蜀官,應該説他和司馬家有着特殊的關係,也就是説,司馬氏代魏而立,他應該是獲利者從而成為新貴階層。鄧艾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不會像鍾會一樣成為司馬氏的威脅。正因為如此,司馬昭曾經把西北的軍事大權交到了他的手上,即便是在伐蜀一事上,司馬昭也是在鄧艾同意的前提下才最後下定決心的。正常情況,魏國伐蜀成功,除掉鍾會,鄧艾迴國,若能助推司馬氏代魏,則不失為開國元勛之功。

只可惜,鄧艾走陰平小路偷襲成功,劉禪投降,這讓他奪得了滅蜀最大的功勞。而這種大功又反過來讓他膨脹,儼然以蜀地新主子自居“擅權行事”,這就觸及了司馬氏的根本利益,形成了一個新的矛盾,礙了司馬氏代魏之事。或者説,鄧艾滅蜀之後的所作所為,讓司馬昭產生了忌諱,成了司馬昭的另一塊心病,於是藉着鍾會告發的機會,順便將他除掉。

有人説鄧艾陰平偷襲只是僥倖取勝,如果劉禪能夠多堅持幾日不投降,鄧艾這支沒有後援的部隊仍然不會成功。

假如鄧艾失利或者在成都城下無能為力,那麼被困於劍閣的鐘會大軍也會因為缺糧而崩潰。其實這種分析對於整個戰役的意義並不大,因為沒有了漢中蜀地不保,這已經被歷史無數次證明了的。可對於鄧艾來説,走沒走陰平小道,卻是關乎命運以及一個人在歷史上定位的大問題。

因此,鄧艾的悲劇在於,他只是擋了兩個野心家的道,礙了兩個野心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