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信不立,古代誠信故事

孔子在《論語·顏淵》裏説:“民無信不立”,意指國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並由此引申,指出人如果沒有信用,就沒有立足之地,十分深刻地説明了誠信的重要性,對後世有着深遠的影響,此後歷朝歷代,都不乏誠信之人。今天的古代故事就整理了幾則古代誠信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人無信不立,古代誠信故事

一、曾參殺豬
  曾參,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儒學家,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一。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參的妻子不願帶孩子去,便對他説:“你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裏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孩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

這話本是哄孩子説着玩的,過後,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裏的一頭豬殺了。妻子看到曾參把豬殺了,就説,“我是為了讓孩子安心地在家裏等着,才説等趕集回來把豬殺了燒肉給他吃的,你怎麼當真呢。”

曾參説:“孩子是不能欺騙的。孩子年紀小,不懂世事,只得學習別人的樣子,尤其是以父母作為生活的榜樣。今天你欺騙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靈,明天孩子就會欺騙你、欺騙別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無信,明天孩子就會不再信任你,你看這危害有多大呀。”曾子的妻子覺得丈夫的話很有道理,於是心悦誠服地幫助曾子殺豬去毛、剔骨切肉。

二、晏殊立信
  晏殊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14歲被地方官作為“神童”推薦給朝廷。他本來可以不參加科舉考試便能得到官職,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毅然參加了考試。十分湊巧的是,那次的考試題目是他曾經做過的,得到過好幾位名師的指點,這樣,他不費力氣就從千多名考生中脱穎而出,並得到了皇帝的讚賞。

但晏殊並沒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複試時,把情況如實地告訴了皇帝,並要求另出題目,當堂考他。皇帝與大臣們商議後出了一道難度更大的題目,讓晏殊當堂作文。結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誇獎。

晏殊當官後並未迷失自己,每日辦完公事,他總是回到家裏,安心閉門讀書。後來皇帝瞭解到這個情況,十分讚許,就點名讓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員,當晏殊去向皇帝謝恩時,皇帝又稱讚他勤奮,能夠閉門苦讀。

晏殊卻説:“我不是不想去宴飲遊樂,只是因為家貧無錢,才不去參加。我是有愧於皇上的誇獎的。”皇帝聽了十分高興,稱讚他既有真實才學,又質樸誠實,是個難得的人才,過了幾年便把他提拔上來,讓他當了宰相。

人無信不立,古代誠信故事 第2張

三、皇甫績守信求責
  皇甫績是隋朝有名的大臣,在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一個人難以維持家裏的生活,就帶着他回到孃家住。外公韋孝寬見皇甫績聰明伶俐,又沒了父親,怪可憐的,因此格外疼愛他。

韋家是當地有名的大户人家,家裏很富裕,由於家裏上學的孩子多,外公就專門請了個教書先生,辦了個私塾,皇甫績就和表兄弟們都在自家的學堂裏上學。外公秉性嚴厲,尤其是對孫輩們更是嚴加管教,在私塾開學的時候,就立下規矩,誰要是無故不完成作業,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

有一天,上午上完課後,皇甫績和他的幾個表兄躲在一個已經廢棄的小屋子裏下棋。一貪玩,不知不覺就到了下午上課的時間。大家都忘記做教師上午留的作業。第二天,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幾個孫子叫到書房裏,狠狠地訓斥了一頓,然後按照規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

表兄們都遭了罰,該輪到皇甫績了,但外公看他年齡最小,平時又很乖巧,再加上沒有爸爸,心裏不忍打他,於是就把他叫到一邊,慈祥地對他説:“你還小,這次我就不罰你了。不過,以後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不做功課,不學好本領,將來怎麼能成大事?”訓誡一番就讓他退下了。

皇甫績和表兄們平素相處得很好,所以哥哥們都很愛護他,看到他沒有被罰,心裏都很高興。可是小皇甫績自己心裏卻很難過,他想:我和哥哥們犯了一樣的錯誤,耽誤了功課。外公沒有責罰我,這是心疼我。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縱自己,應該也按照私墊的規矩,被重打二十大板。

於是,皇甫績就找到表兄們,求他們代外公責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們一聽,都撲哧一聲笑了出來,誰知皇甫績一本正經地説:“這是私塾裏的規矩,我們都向外公保證過觸犯規矩甘願受罰,不然的話就不遵守諾言。你們都按規矩受罰了,我也不能例外。”

表兄們聽了,都被皇甫績這種信守學堂規矩、誠心改過的精神感動,於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績二十大板。後來皇甫績在朝廷裏做了大官,但是這種從小養成的信守諾言、勇於承認錯誤的品德一直沒有丟,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