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邊發現古墓羣 出土文物超2000餘件

我國是一個有着悠久文化的國家,在近日,在黃河邊發現的大型古墓羣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據瞭解出土了超2000餘件文物,那麼黃河邊發現古墓羣是怎樣的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民族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黃河邊發現古墓羣 出土文物超2000餘件

黃河邊發現古墓羣
  在黃河邊發現大型古墓羣,共有多個時期墓葬600多座,出土文物2000餘件。這個古墓羣位於三門峽市湖濱區後川村,北距黃河約500米。從2017年10月起,他們配合棚户區改造項目,對這個位置進行了3次考古勘探發掘,勘探面積3.76萬平方米,發現多個時期墓葬600多座。這些墓葬主要集中在秦漢、唐宋和明清時期,尤以秦漢時期墓葬為多,有近300座。目前,文物考古工作者已經發掘墓葬602座,出土陶器、銅器、鐵器、金銀玉器、瓷器、石器、骨蚌器等各類器物逾2000件套(枚),其中不乏鵝首曲頸壺、玉劍具、鑲玉銅帶鈎以及有銘銅器等一批造型獨特、製作精美,有較高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的稀有隨葬品。在秦漢時期隨葬品上,有“陝亭”“陝市”的戳印;在唐宋金元時期的墓誌中,有關於陝州的直接記載。
  專家認為,這些墓葬排列較為有序,同時期墓葬相互之間很少有打破關係。墓葬羣離陝州故城較近,應該是歷代陝州城的集中墓區。並表示,這個大型古墓羣的發現與挖掘,揭示了隨着政治中心的轉移,三門峽地區逐步由興盛走向衰落的過程;大量秦人墓葬和西漢墓葬的發掘,為三門峽地區墓葬演變提供了十分寶貴的資料。

黃河邊發現古墓羣 出土文物超2000餘件 第2張

古墓的歷史沿革
  在秦漢時期,上行下效,多是覆鬥式的墓葬,覆鬥就是説封土堆的形狀,像是把量米的鬥翻過來蓋在上面,四邊見稜見線,最頂端是個小小的正方形平台,有些像埃及的金字塔,只不過中國的多了一個邊,卻與在南美髮現的“失落的文明”瑪雅文明中的金字塔驚人地相似。這中間的聯繫,就沒人能推測出來了。
  魏晉時期巨大厚實的山石砌成拱形,縫隙用麻魚膠粘合,這樣的石墓在西夜遺蹟附近十分常見。十九世紀早期,歐洲的一位探險家曾經這樣形容:“沙漠中隨處可見的石墓,有大有小,數不勝數,有一多半埋在黃沙下面,露出外邊的黑色尖頂,如同縮小版的埃及金字塔,在石墓林立的沙漠中穿行,那情景讓人歎為觀止。”

黃河邊發現古墓羣 出土文物超2000餘件 第3張

唐代開山為陵,工程龐大,氣勢雄渾,這也和當時大唐盛世的國力有關,唐代的王陵到處都透着那麼一股捨我其誰天下第一帝國的風采。
  從南宋到明末清初這一段時期,兵禍接連不斷,中國古代史上最大的幾次自然災害也都出現在這一時期,國力虛弱,王公貴族的陵墓規模就不如以前那麼奢華了。再後來到了清代,康乾時期,國家的經濟與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恢復,陵墓的建築風格為之一變,更注重地面的建築,與祭奠的宗廟園林相結合。吸取了前朝的防盜經驗,清代地宮墓室的結構都異常堅固,最難以下手。
  不管哪朝哪代,中國數千年來的墓葬形式,都來源於伏羲六十四卦繁衍出來的佈局,萬變不離其宗,都講求佔盡天下形勢,歸根結底就是追求八個字:造化之內,天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