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妙惟肖的傣族孔雀舞

傣族文化源於傣族人民對自然的崇拜,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最能體現這一點的就是傣族美麗動人的舞蹈。傣族舞蹈中最著名的就是孔雀舞,孔雀舞栩栩如生的展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下面,大家隨小編一起看看惟妙惟肖的傣族孔雀舞。

惟妙惟肖的傣族孔雀舞

傣族孔雀舞是我國傣族民間舞中最負盛名的傳統表演性舞蹈,流佈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瑞麗、潞西及西雙版納、孟定、孟達、景谷、滄源等傣族聚居區,其中以雲南西部瑞麗市的孔雀舞(傣語為“嘎洛勇”)最具代表性。相傳一千多年前,傣族領袖召麻慄傑數模仿孔雀的優美姿態而學舞,後經歷代民間藝人加工成型,流傳下來形成孔雀舞。

孔雀舞,傣語叫“戛洛湧”、“煩洛湧”或“戛楠洛”。這是傣族人民最為喜聞樂見的舞蹈,流傳於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境內。傣族的許多村寨都有長於跳孔雀舞的人,由於代代相傳及民間藝人的精心創造,形成了各具特色、不同流派的孔雀舞。孔雀舞的內容,多為表現孔雀飛跑下山,漫步森林、飲泉戲水、追逐嬉戲。拖翅、展翅、抖翅、點水。蹬枝、歇枝、開屏、飛翔等等。

孔雀舞有豐富多樣的手形動作和跳、轉等技巧,四肢和軀幹的各個關節要重拍向下屈伸,全身均勻顫動,形成優美的“三道彎”舞姿。架子孔雀舞的舞蹈語彙尤為豐富,有“飛跑下山”、“林中窺看”、“漫步森林”、“抖翅”、“點水”等惟妙惟肖模擬孔雀神態的動作。孔雀舞風格輕盈靈秀,情感表達細膩,舞姿婀娜優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它不只在重要熱鬧的民族節慶中單獨表演,也常常融合在集體舞“嘎光”中。孔雀舞具有維繫民族團結的意義,其代表性使它成為傣族最有文化認同感的舞蹈。

感情內在含蓄,舞蹈語彙豐富,舞姿富於雕塑性。舞蹈動作多保持在半蹲姿態上均勻的顫動,身體及手臂的每個關節都有彎曲,形成了特有的三道彎舞姿造型,手形和手的動作也較多,同一個舞姿和步法,不同的手形或手的動作,就有不同的美感和意境,孔雀舞有嚴格的程式和要求,有規範化的地位圖和步法,每個動作有相應的鼓語伴奏。由於氣候及自然條件關係,傣族地區孔雀較多。傣族人民很早就有飼養孔雀的習慣。傣族人民認為孔雀美麗、善良、智慧,是吉祥的象徵,對它懷有崇敬的感情。傣族羣眾常把孔雀作為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徵,並以跳孔雀舞來表達自己的願望和理想,歌頌美好的生活。

新中國成立後,孔雀舞有了較大的發展和提高。1975年世界青年聯歡節上,女子集體舞蹈《孔雀舞》獲金質獎章,民間舞蹈《雙人孔雀舞》獲銀質獎章。舞蹈家楊麗萍表演的孔雀舞在省內外享有盛譽。唯她能用那種美得令人窒息的肢體語言表達天籟與人籟,從而啟發了我們對藝術無限可能性的理解和寬容。她的舞蹈因為純粹而永不過時,因為獨創而彌足珍貴,藉助電視轉播而曲高和不寡。她蔑視藝術教條與既定法則的勇氣與其天分有關,但對藝術的顛覆和原創精神使她成為後繼者的精神盟友和藝術標杆。

由於氣候及自然條件關係,傣族地區孔雀較多。傣族人民很早就有飼養孔雀的習慣。傣族人民認為孔雀美麗、善良、智慧,是吉祥的象徵,對它懷有崇敬的感情。傣族羣眾常把孔雀作為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徵,並以跳孔雀舞來表達自己的美好願望。同時,在傣族人民心目中,“聖鳥”孔雀是幸福吉祥的象徵。傣族孔雀舞是傣族人們最喜愛的民間舞蹈,在傣族聚居的壩區,幾乎月月有“擺”(節日),年年有歌舞。在傣族一年一度的“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趕擺”等民俗節日,只要是盡興歡樂的場所,傣族人民都會聚集在一起,敲響大鑼,打起象腳鼓,跳起姿態優美的“孔雀舞”,歌舞聲中呈現出豐收的喜慶氣氛和民族團結的美好景象。

在多種多樣的傣族孔雀舞中,尤以瑞麗跳的孔雀舞較為精彩,也較為普及,幾乎每個村寨都有跳孔雀舞的高手,甚至還有以跳孔雀舞為生的職業藝人。瑞麗傣族孔雀舞以單人舞為主,也有雙人孔雀舞。舞者以男性居多。傣族孔雀舞有豐富多樣的手形動作和跳、轉等技巧,四肢和軀幹的各個關節要重拍向下屈伸,全身均勻顫動,形成優美的“三道彎”舞姿。

傣族孔雀舞動作有着嚴格的程式和要求:每個動作之前有起式,完了後有收式;有固定的步法、位置圖及固定的動作組合;每個動作組合又有固定的鼓點伴奏。架子孔雀舞的舞蹈語彙尤為豐富,有“飛跑下山”、“林中窺看”、“漫步森林”、“抖翅”、“點水”等惟妙惟肖模擬孔雀神態的動作。

傣族孔雀舞風格輕盈靈秀,情感表達細膩,舞姿婀娜優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它不只在重要熱鬧的民族節慶中單獨表演,也常常融合在集體舞“嘎光”中。孔雀舞具有維繫民族團結的意義,其代表性使它成為傣族最有民族文化認同感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