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長調傳承:千年絕唱幾近滅絕

長調是一種靠口頭傳承的民間藝術,因地域的不同和演唱者的差異,形成了眾多的風格。所以,長調常“附着”在傳承人的身上。那麼,接下來就跟隨小編一起來蒙古族文化看看千年絕唱幾近滅絕的蒙古族長調傳承吧!

蒙古族長調傳承:千年絕唱幾近滅絕

蒙古族長調民歌大師哈扎布是唯一掌握所有長調技術的歌手,是草原傳統聲樂流派的傑出代表。他創造性地繼承和發揚了蒙古族長調歌曲的演唱方法,創立了獨具特色的蒙古族草原聲樂學派,被烏蘭夫稱讚為“人民的歌唱家”。

哈扎布曾培養了拉蘇榮、胡鬆華、德德瑪等着名歌唱家,是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內蒙古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國家一級演員,並於1995年獲得了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授予的“歌王”稱號。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蒙古族長調歷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在沒有留下一張完整唱片的情況下,於2005年10月27日病逝。而他生前編寫整理的有半人多高的380首長調唱片,均在文革期間被銷燬。即便是他所擅長的潮爾道(長調的一種)現今也幾近滅絕。

長調是一種靠口頭傳承的民間藝術,因地域的不同和演唱者的差異,形成了眾多的風格。所以,長調常“附着”在傳承人的身上。可近十幾年來,隨着一些着名長調演唱藝人相繼離世和“馬背民族”走下馬背,長調誕生的原生自然環境發生了改變,馬背上的千年絕唱及一些獨特的演唱方式和方法瀕臨失傳。

內蒙古民間演唱長調的人越來越少了,一度繁榮的東土默特部、科爾沁部、蒙郭勒斤領導調已基本消失,只有極少數老人、專門研究人員略知一二。而能夠唱阿拉擅長調民歌的藝人不足百人,而且都上了年紀,也沒有系統地盤點過長調流派的“底數”。

此外,缺乏全面深入的長調民歌理論、演唱技巧和課堂教學方面的理論探討,從事長調藝術研究的理論人才鳳毛麟角,研究的領域及水平與國外同行的研究成果相比差距極大。對此,有關專家建議,應儘快建立蒙古族長調保護工作機構,並設立專門的長調院校,加緊培養理論研究人才,利用現代化手段進行研究和保護,改變長調口頭傳承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