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文化,關於漢字有趣的故事

我國的漢字經過漫長歷史的洗禮而沿用至今,深深地融入了中華文明的血脈之中。
  在這泱泱數千年的時光中,也圍繞着漢字發生了不少趣事,足以體現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那些關於漢字有趣的故事。

博大精深的文化,關於漢字有趣的故事

一、“未必敢來”
  傳説漢武帝時某年,北方匈奴要進攻中原,遣人先送來一張“戰表”。皇帝拆開一看,原來是“天心取米”四個大字。滿朝文武大臣,竟沒有一個解得此謎。無法可想之下,皇帝只得張榜招賢。這時,宮中一個名叫何瑭的官員奏報有退兵之計,於是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入內後,指着“戰表”上的四個字對皇帝説:“天者,吾國也;心者,中原也:米者,聖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奪我國江山,取聖上君王之位。”皇帝一聽,急道:“那怎麼辦呢?”何瑭説:“無妨,臣自有退兵辦法。”説着,提筆在手,在四個字上各添了一筆,原信退給了來人。

匈奴的領兵元帥,滿以為戰表威逼恫嚇,想必中原是不敢應戰。可是拆開一看,竟一時大驚失色,急令退兵。

原來,何瑭在“天心取米”四個字上各加一筆後,變成了“未必敢來”,氣定神閒之中顯出早有預備之勢,讓匈奴自覺踢到鐵板,打消了進犯之心。

二、“企”字新解
  據説,香港鉅商李嘉誠一貫十分重視人才。某天,他認識一位剛從歐洲留學歸來的博士,想邀請來自己的企業。誰知博士婉言謝絕了,説是對做生意不感興趣。李嘉誠非常看好他,還耐心勸説,這位博士就是無動於衷。

為此,李嘉誠悶悶不樂。一位朋友勸説:“現在的博士多得很,以你的身份,何必要苦苦求他?”

李嘉誠誠懇地回答:“‘企業’的‘企’字,上面是‘人’,下面是‘止’。如果缺了‘人’才,那企業就會停‘止’不前。更何況,現在這個博士正是我急需的,我為什麼不能去求他呢?”

這番話,傳到了博土的耳朵裏。他既感動又佩服,於是主動去李嘉誠的企業任職。

李嘉誠從大企業家的眼光出發,對“企”字作了一番獨到的論述。雖然與這個字的本義有些出入,但還是很出彩。甲骨文中的“企”,既是個會意字,又是個形聲字。這個字上部分是“人”,下部分是止(意為腳),意思是人踮起腳跟,向遠處張望。

結束語:人們説,治學無止境,從以上這些漢字趣談,我們能再次確證這一點。漢字的千變萬化,豐富多彩,很可能是人們窮盡一生也難以完全領略的,今天我們應抱着謙遜求實的態度,學好漢字、寫好漢字,將漢字文化繼續傳承發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