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跳喪舞是什麼舞,什麼場合下的舞

在各種場合,總是會有伴舞的出現,不管是好是壞,總會有舞蹈這一種形式來當作紀念,在各國各地各民族都不例外,只是舞蹈的不同能看出民族的不同,接下來一起看看土家族文化,看看土家族跳喪舞是什麼舞。

土家族跳喪舞是什麼舞,什麼場合下的舞

跳喪舞,又稱撒爾嗬,是土家族特有的一種古老的喪葬儀式舞蹈,主要流行於清江流域的土家族地區,與擺手舞的流行地域相對應,故有“南擺手北跳喪”之説。這種舞蹈源遠流長,濫觴於魏晉南北朝的“歌喪”。隋唐時期,土家族先民有“其父母初喪,擊鼓以道哀,其歌必號,其眾必跳”之俗。至今,土家族死了老人以後,附近鄉親皆來跳喪。其舞蹈是二男或四男在棺材前對舞,高潮時,少則百人,多達幾百人上千人觀看和參與跳喪。演唱形式是一人(掌鼓者)執鼓領唱,其他人合唱。

鄂西土家族跳喪舞的鼓點和舞蹈動作因地域不同而有差異。跳喪舞的形式有“待屍”、“搖”、“哭喪”、“穿喪”、“踐喪”、“退喪”等;舞蹈動作有“鳳凰閃翅”、“燕兒含泥”、“猛虎下山”、“犀牛望月”、“牛擦癢”等。巴東跳喪舞的動作最有特色的叫四大步,舞時除雙膝不斷地上下顫動外,胯部左右擺動幅度大,上肢隨胯部的擺動而自然地在胸前晃動,具有曲線美。建始的跳喪舞腿部動作多為八字步蹲着前進,每行一步都用腳緊緊抓地,顯得穩重有力。

動作
  動作皆為模仿飛禽走獸。主要特點是舞者全身不斷上下顫動外,胯部左右擺動幅度大,上肢隨胯部的擺動自然在胸前晃動,具有粗獷美。另外,在擺臂、下沉、扣胸、圓肩、腳內側交替移動等方面則與巴渝舞不同。《隋書》曾記載了跳喪舞壯觀場面:“……置屍館舍,鄰里少年,各持弓箭,繞屍而歌,以箭扣弓為節擊鼓以悼哀其歌必號其眾必跳……”

如今,跳喪舞已逐步從喪葬活動中分離出來,成為一種頗具觀賞性的土家族羣眾性舞蹈。跳喪舞是土家人民自己創造的藝術財富,源遠流長,形式多樣,多側面地展示了土家民族的風情習俗,它是土家民俗文化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