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對中國文化的貢獻

天主教早在公元七世紀就已經傳入中國,但由於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天主教產生的影響並不是很大,直到明朝才開始產生真正影響中國。
  那麼,天主教文化對中國文化的貢獻有什麼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天主教對中國文化的貢獻

談到明朝傳教士對中國文化的貢獻這個問題人們馬上就會想到他們帶給中國的《萬國坤輿全圖》、自鳴鐘、三稜鏡、渾天儀等科學儀器。當時來中國的天主教傳教士大都是以數學家、歷史家、天文家、藝術家、兼傳教士的多重身份來到中國的。他們在傳播天主教教義的同時,也把當時西方發達的科學技術帶給了中國,其中包括天文曆法、數學、農田水利、礦學、建築學、物理學、生物學、哲學、音樂、藝術等,從而給中國科學技術和文化的發展以極大的推動力。

在數學方面,明朝着名科學家徐光啟(官至宰相)積極向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神父(時人稱“利氏為海內博物通達之君子”)學習科學技術,他同利氏合譯了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創中國幾何學之始,我們今天幾何學上所用的“點”、“錢”、“切線”、“弦”……等,大都是他們二人所創立。徐光啟還在利氏的幫助下編譯了《測量法義》、《測量異同》、《勾股義》等。

天文曆法方面,傳教士因着先進的天文科學技術,被朝廷委託主持歷局,修訂曆法,修造天文台,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公曆(陽曆)就是從清朝傳教所修訂的100卷《崇禎歷》開始的,它取代了當時陳舊的回回曆,大統歷。可以説,傳教士們使得當時仍相信“天圓地方”的中國天文歷學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更新。

農田水利方面,徐光啟與傳教士熊三拔合譯《泰西水法》,在天津等地試辦水利及營田事,大大改進了我國農田水利建設,這為以農業為主的中國實是一功德之事。農業方面,徐光啟編着了我國古代着名的《農政全書》。此書被稱為我國“四大農書”之一。

文字工作方面,法國傳教士張誠撰有《滿文字典》,利瑪竇撰《中意葡字典》、《中國文法》。音樂方面,作為音樂家的傳教士徐日升着《律品正義》、詳記中國音樂和西方音樂,為中國西方音樂藝術的交流做出了貢獻。哲學方面,傳教士傅泛際與明代科學家李之藻合譯《寰宇詮》(講學宇宙)、《明理探》,這是我國關於西方邏輯最早的譯本,張誠譯有滿文《哲學原理》。

繪畫、建築、藝術方面,王致誠、郎世寧、艾啟蒙等傳教士,他們介紹西洋油畫,其精湛的繪畫藝術影響了中國後來的許多畫家。在圓明園的建築中,他們也應皇帝之邀參與其事,從而產生了園內許多中西結合的藝術建築。這一切的一切,都推動了中國藝術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