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走太平是什麼意思 傳統意義

       兩千餘年歷史的傳統民俗 “正月十六走太平”,作為全椒每年最大的民俗文化活動,也是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正月十六這天,四鄉八鄰、扶老攜幼、從清晨到深夜,數十萬人到太平橋上走一走。放煙花、燃爆竹、燒香燭,以此祈禱風調雨順,平安順遂。

正月十六走太平是什麼意思 傳統意義

       走太平正宗路線

       安徽省滁州市“走太平”的傳統路線民俗意義深刻。行走線路基本定格為“三橋兩街”。 漢代建的積玉橋—袁家灣老街—宋代建的紅欄橋—太平大街—太平橋。民間取這條線路其意義深刻。從地形上看,積玉橋、紅欄橋、太平橋逐漸升高,含有步步高的美好意願。從距離上看,三橋兩街之間路程相差不大,走完全程5裏多路。

       走太平的傳統意義

       滁州市全椒“走太平”文化一直傳承至今,和三個歷史人物有關,分別為:東漢劉平、隋代賀若弼、明朝陳瑛。全椒“走太平”,在傳統健身走的意義上,增加了清風化雨、普灑甘霖,保國安民、平安地方,福佑鄉親、扶危濟難的諸多內容,完成了民俗的昇華,同時也成為地域代表文化。

       走太平橋名寓意

       走太平,其中有三座橋,積玉橋的“玉” 字,與“遇”諧音,取紅欄橋的“欄”字,欄與“難”諧音,取太平橋的“平” 字,三字連讀為“遇難平”,意為:一年中所遇任何難事都能平安過關。取袁家灣老街一個“袁”字,袁與“圓” 諧音,取太平大街一個“平”字,意為“團團圓圓”、“平平安安”。善良虔誠的全椒人,就是懷揣一顆赤誠的心,盼望一家人團圓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