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道教時空觀看下元節

下元節是出自道教的節日,在每年的農曆十月十五,古人在這一天祭拜水官大帝祈求平安。相比上元節和中元節,下元節的光芒似乎稍顯暗淡,相關的民間風俗多已消失,但近些年來人們又重新開始關注這個傳統節日。那麼就讓我們從道教的時空觀出發,來了解下元節。

從道教時空觀看下元節

你可能喜歡》》火把節傳統知多少

敬仰自然,春祈秋報的下元節,是源出道教的節日。道教《太上三官經》雲:“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三官大帝又被分別對應於堯、舜、禹,誕生日分別為農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各被定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

從道教的世界觀與時空觀來分析,一年的時空應該分成上下陰陽兩半,而且,中國道教認為養育世界萬物的三個基本元素,就是天、地、水。所以,道教將上半年看成是天官,下半年就是地官和水官了。這裏需要説明一點的是,這裏説的“官”,不是指人間官員的“官”,而是特指哲學層次上的“宇宙構成元素”,類似於中國圍棋對奕中的“官子”的那個“官”。

據宋吳自牧《夢粱錄》裏的記載:“(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宮觀士庶,設齋建醮,或解厄,或薦亡。”又《縣新志》:“俗傳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齋者。”就是説農曆十月十五這一天,道觀做道場,民間則祭祀亡靈,並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

另外,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緩死刑執行日期的規定。在有些地區,民間過下元節還有掛水官神像畫的習俗,還有手工業工匠在這一天祭爐神,以求手藝精進。所謂的爐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於道教用爐煉丹的傳説。

農民於是日進香禮拜,以答謝大禹治水並教民稼禾之大功。此外老南京還有焚“金銀包”等祭拜祖先亡靈的活動。在食俗方面,早期每逢上元節的時候,人們會在家中做餈粑並贈送親友、蒸麻腐包子等。

總而言之,下元節自古到今一個不變的主題就是慎懷追遠,感恩先祖。下元節在當今時代,若能被塑造為中國人自己的“解厄日”、“祈福日”,“感恩節”,那就再好不過了,除困解厄,以求得困厄的舒解與人生的安詳,這也是我們復興這個節日的一個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