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伊慕額節:呼倫貝爾草原的豐收節

説到蒙古族的節日,大家可能會想到熱鬧的那達慕和神祕的敖包會,不過,生活在呼倫貝爾大草原這個“牧草王國”的蒙古族同胞,每年春天伊始還有另外一個極富風情的伊慕額節,今天就讓我們通過少數民族的節日來了解。

蒙古族伊慕額節:呼倫貝爾草原的豐收節

在呼倫貝爾大草原,祭敖包、那達慕是比較有名的節慶活動,而在春天伊始的時節,這裏還有另外一個極具趣味和民族風情的節日——伊慕額節。每年的5月22日,呼倫貝爾大草原剛剛迎來春天,草原上的羊、牛、馬、駱駝剛接完春羔,一片生氣勃勃的豐收景象,正如金風為農區獻上累累碩果一樣,正體現了“伊慕額”的蒙古語含義:“豐收節”。

在伊慕額這個節日裏,歡慶豐收的牧民走出自己的蒙古包,不論男女老少都身着節日盛裝,喜氣洋洋;同時,伊慕額節也是牧民鑑定收成、查一下畜羣“户口”的機會,從而算出仔畜的成活率和純增的百分比。期間可以看到牧民們給羔羊割勢和給馬駒打馬印的精彩畫面。

一羣羣雪白的羔羊集中到哈夏(圍欄)裏。孩子們跳着、笑着捕捉着羊羔。牧民們用刀輕輕把母羔左耳抿出豁口,放回大羣;未被留種的公羊閹割為竭羊,削去左耳尖。給羊登記完户口,牧民們便將割下的羊睾丸和牛奶、稜子米一起煮成粥用以招待割勢的牧人,在奶粥中放樓子米,意味着羊增殖得快。

歡喜的牧民還要等待馬羣,馬羣從幾十裏以外的草原向“伊慕額”奔來。牧馬人一個個端坐在馬背上,就像鋼澆銅鑄的一般。任是多麼強烈的馬,套馬杆子一揮,它就別想掙脱,只得乖乖就擒,一匹匹二歲子馬被套住了。步行的牧馬人雙手揪住馬耳朵,用腿輕輕一絆,輕揪馬尾往懷裏一帶,“咕咚”一聲,馬已倒地,燒紅的鐵馬印在馬左後腿上烙了印跡。

當給羔羊割勢、二歲馬駒打馬印等活動結束後,草原上獎勵模範的慶功會開始了,牧民們席地而坐,長者舉酒為勞模們祝賀,壯漢們摔跤、賽馬,小騎士們也不閒着,駕馭着各自的馬兒在草原上馳騁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