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故事 習俗有哪些

一提到賽龍舟,吃粽子,每一箇中國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端午節,作為中國第一個入選,世界非遺文化的節日,端午節有着重要的文化含義。端午節,不只是紀念的日子,同時,也有着不同的習俗和含義存在,時間固定為每年農曆的5月初五。

端午節的由來故事 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的歷史由來

據《風土記》記載,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在古代漢語之中,端午節的端,有開頭初始的含義,而端午也被稱為初五。據《説文解字》記載,端為初之意。因此五月初五,被稱為端午節。端午節始於天象崇拜。是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的結果。而端午節這一名稱並不是唯一。還被稱為龍舟節,重五節,端陽節,天中節,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屈原日,端禮節等。自唐代之後,端午二字便成功取代五月初五,成為主流的稱呼。據歷史考證,端午節始於紀念屈原之日,同時,也為龍圖騰崇拜活動的節日。

 端午節的發展過程

根據史記記載,戰國末期之時,春秋楚懷王大臣屈原,倡導以賢能而為之,舉國之強勁,富國強兵,聯齊抗秦。但遭到了貴族等人的強烈反對,致使屈原失去職位,被趕出都城流放。在流放的途中,他寫出了諸多詩篇,但於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楚國,屈原愛國之心強烈,於5月5日在汨羅江寫下絕筆作,後抱石自盡。後百姓聞訊而至,划船撈救,但最後無果。為寄託內心哀思,人們在江河之上盪舟,發展成為如今的龍舟競賽,而百姓又害怕江河之中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便把江米團投入江中,形成了之後吃粽子的習慣。

端午節的習俗文化

作為中國民間盛行的民俗節日,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節日。雖然全國地域寬闊,人們瞭解到的故事,傳説多有不同,但是習俗基本上是統一的。在端午節之日,賽龍舟,吃粽子,這兩個習俗是最重要的。而且因為見,千百年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端午節吃粽子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廣泛,最具影響力的民間飲食習俗。同時,端午節之日也存在着辟邪,防疫等多種民俗。人們會將艾草與菖浦掛在家中。進行驅病防蚊,辟邪。或者將五彩的絲線進行捆綁於自己的手臂之上,或者是手腕,腳腕,旨在達到驅邪的目的,並且在一年之中都會好運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