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為了紀念哪個人物 今天的風俗要明白

在我們國人的心中,一年有這麼幾個節日,一定是要回家過的,十分重要。第一個是春節,第二個是中秋節。第三個是清明節。這不僅僅是一個儀式感的問題,在其背後的原因其實是我們想要和家人多見面的一個藉口。特別是清明節這一天,我們值得重視。

清明節是為了紀念哪個人物 今天的風俗要明白

清明節是為了紀念他

這個節日和介子推有關。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説,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綿山景區景點之一:母子石像寒食節,宋後移到清明。傳説中“寒食節”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介子推“割股充飢”而不圖為報,最終在此被大火燒山而亡,綿山所在地原叫“定陽”,被晉文公更名為“介休”,意為介子推休息之地。現綿山已由當地人民開發為著名旅遊景區,其中一重要景點就是高大的介子推母子石像,介子推成為當地人民效忠兩全的人物的代表。所以後人都會在這幾天吃餃子。

清明節風俗 盪鞦韆

很多人都不知道,盪鞦韆其實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我們可以在小公園隨處可見。

清明節風俗 踏青

踏青,又叫春遊,初春十分適合郊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在這天也可以蹴鞠。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都是十分熱鬧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