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如何祭祖:祭拜宴席缺一不可

中元節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的一大祭祀節日。
  在中元節這一天家家户户的重頭戲,就是要祭拜先祖了。
  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中元節如何祭祖。

中元節如何祭祖:祭拜宴席缺一不可

中元節的祭祖祀先活動,一般在當天中午進行,家家備辦豐盛的菜餚酒飯,在各自的廳堂中的大八仙桌上擺滿24味全席,擺上七雙筷子、一壺酒七個爵杯,正中又擺上果盒饌盤,果盒一般為六稜柱型堅木雕刻花飾,饌盤也用堅木雕成長方形,上方六格,格中放了香菇、木耳、鬆菇、黃花菜、幹筍絲和紅棗等六味素菜,俗稱“六味齋”。

筵席擺好,主人點了三條炷香,點了大紅雙燭、拈香跪拜如儀,請祖宗來享祭宴,並希保庇兒孫一家康健平安、家景發達等等,稍停方卜杯討得允准,才焚燒金銀冥幣,待金紙焚燒殆盡才可以撤筵。

同日,人們對供奉在廳堂的神佛,則敬獻三牲,所謂三牲即一項主牲配兩種邊牲,主牲一般是煮熟的五斤帶蹄大豬腳,邊牲通常是煮熟了的魚、魷魚、目魚和雞,如廳中奉有觀音佛祖,因觀音佛祖不茹葷,經常用新鮮水果供奉。因神佛比祖先級別高,所以只能供獻“金紙”,銀服之類較不值錢,不能體現善男信女的誠心,所以不在奉獻之列。

而在祭祖敬神佛之外,中元節這天各家一般還順便孝敬厝主、地基主、灶神、牀母,乃至牛棚、馬廄、羊圈和豬欄諸神祗,此類祭拜一般以五味筵碗及銀服奉敬即可。

結束語:七月十五祭祖有其特殊的時節含義,七月原是小秋,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請祖先品嚐新米,以示孝心。古代啟蒙典籍《弟子規》中説,“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要求人們不僅是侍奉雙親於生前,身後更是持孝道不變,時時處處先祖宗、先父母,後子孫,知恩、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