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民俗活動:樟村板燈

每個地區的花燈都會擁有着獨特的地方特殊,像是樟村板燈就是江西獨特的一個橋燈習俗,那麼什麼是樟村板 燈呢?本期傳統節日就帶你一起去了解一下江西民俗活動:樟村板燈,一起來看一看吧。

江西民俗活動:樟村板燈

樟村板燈又稱橋燈,是江西省玉山縣樟村鎮的漢族民俗文化活動。相傳始於盛唐,興於明清,尤以清朝康熙年 間為最,久負盛名,稱譽四方。樟村板燈由頭燈、子燈、尾燈三部分組成。寄託着漢族勞動人民對美滿生活的 嚮往和樸素的審美情趣。

樟村板燈是江西省玉山縣的一個文化遺產,樟村板燈的種類豐富多樣,下面介紹主要的四種:
  狀元燈,相傳是樟村當年一名讀書人赴京殿試中了狀元,鄉親們為歡慶這一吉事,特請人制作了狀元燈。 據説,舉了狀元燈,能沾才氣。
  子孫燈,指燈頭後二橋板燈,寓意子孫滿堂。唐末,戰火四起,瘟疫橫行,人丁稀缺,樟村百姓為求人丁 旺,送瘟神,便制有子孫燈。
  酒瓶燈,諧音是“久平”。盛唐時期,天下太平,樟村百姓期望國家能長久太平,安居樂業,又因當時制 燈者愛酒如命,故特製酒瓶形的燈。
  花籃燈,是當年一採花女子首創,她突發奇想,覺得把燈做成花籃形放在自己的1裏應該很美,便用竹蔑 編織成花籃形框架,外糊紗紙,加彩繪,籃底、籃沿周邊分別垂有玫瑰紅和黃色絲穗,稜角分明,造形美觀, 做工精巧,一盞燈可從中分為兩半,外面向觀眾,實如2個花籃。不久便流傳開來。

傳説
  相傳樟村板燈龍能呈祥祈福,亦能求財送子。婚後多年未育夫婦,若誠心燒香膜拜,可求來子女,傳為燈子。 方村何某、南源廖某、樟村葉某等都被人們喻為燈子。燈子又分龍燈燈子和五穀燈燈子。

先古,樟村有一大户人家,其子葉某成家已五年卻未得子,盼孫心切,茶飯不思,善事做盡,終無果。一 日,夢中得仙人指點,宴請燈頭入堂祭拜祈福,誠心至,子孫則到。於是乎,葉家便按仙人所點,設宴相請舞 龍板燈,龍燈頭入堂入室,葉氏夫婦磕頭膜拜,求賜兒女。第二年便生下一男,舉家歡慶,鄰里好友喻之為龍 燈子。其後,凡逢婚嫁久不得子人家,都仿效之,或請龍燈頭,或請五穀燈頭,都一一成效,百姓便送之一美 名——送子燈。

請燈求子:

先潔居室,放炮迎接燈頭;燈頭入屋,先擺堂上,户主擺茶宴請,燒香磕頭;少年夫婦平坐牀沿,燈頭入 居室,夫妻膜拜,五穀燈則換萬歲燈火安插自家堂上,龍燈則取龍頭的龍珠在女人身上轉一圈;夫妻雙方飲交 杯茶,祈求來年賜子,鳴炮送燈。

酒瓶燈,諧音是“久平”。盛唐時期,天下太平,樟村百姓期望天下能長久太平,安居樂業。又因當時制 燈者愛酒如命,故特製酒瓶形的燈。

花籃燈,是當年一採花女子首創。一日,她突發奇想,覺得把燈做成花籃形放在自己的閨房裏應該很美, 便用竹篾編織成花籃形框架,外糊紗紙,如彩繪,籃底、籃沿周邊分別垂有玫瑰紅和黃色絲穗,稜角分明,造 形美觀,做工精巧,一盞燈可從中分為兩半,外面向觀眾,實如2個花籃。不久便流傳開來。

狀元燈,相傳是樟村當年一名讀書人赴京殿試中了狀元,鄉親們為歡慶這一吉事,特請人制作了狀元燈。 據説,舉了狀元燈,能沾才氣。

子孫燈,指燈頭後二橋板燈,寓意子孫滿堂。唐末,戰火四起,瘟疫橫行,人丁稀缺,樟村百姓為求人丁 旺,送瘟神,便制有子孫燈。

鴛鴦燈,又稱連理燈。情投意合的少男少女或恩恩愛愛的夫婦,紮上一對鴛鴦燈,上書兩人姓名,並表上 愛語誓言。或提在手上,或扎於板燈頭上,晝夜周遊,歡慶佳節,祝願天長地久,白頭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