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清明節的風俗習慣

台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於歷史原因,台灣繼承了我國傳統的文化,其中有精華也有糟粕。台灣人的祖籍各不相同,但是對於祖先的重視卻是一脈相承的。你知道台灣清明節是怎麼過的嗎?下面一起去老黃曆那裏看看吧!

台灣清明節的風俗習慣

台灣清明節的時間
  台灣的清明節是從前一年冬至開始算起的第105天,台灣的漳州籍人清明節則是在農曆三月初三。台灣清明節習俗和閩南差不多,台灣客家人祭祖掃墓的時間是從元宵節過後便開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為止。

台灣清明節的風俗習慣 第2張

台灣掃墓習俗
  台灣的掃墓習俗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一般祭掃,儀式及祭祀的東西比較簡單;二是修整祖墓,祭禮比較隆重。掃墓時一定要在墳墓的四周獻置“墓紙”(用五色紙剪成長方形),每張紙壓上小石頭,還得放一沓在墓碑上。這個儀式俗稱“掛紙”,是獻給祖先的錢。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圍在墳墓四周吃紅蛋,蛋殼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陳代謝、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

台灣清明節的風俗習慣 第3張

吃潤餅
  清明節,台灣有吃潤餅的習慣。“潤餅菜”是以麪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稱“潤餅”或“擦餅”,食時鋪開餅皮,再卷胡蘿蔔絲、肉絲、蚵煎、蕪荽等混鍋菜餚,制食皆簡單,吃起來甜潤可口。清明吃潤餅,在潮汕、閩南、台灣等地區都是傳統。包潤餅的過程一般由家庭成員一起完成,給了家人溝通交流、增進親情的機會。

環保殯葬
  近年來台灣實行骨灰塔,不少人把骨灰盒放置骨灰塔上,每到清明則到骨灰塔去祭拜,也同樣起祭拜祖先的作用。近年來,除了傳統祭祀習俗,台灣社會還開始大力推行樹葬、花葬、海葬等環保殯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