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與文化遺產日是哪一天

自然與文化遺產,是指分佈在國家內的自然遺產、文化遺產和自然文化雙重遺產,截至2016年7月我國擁有世界文化遺產35處,如長城、故宮等;世界自然遺產11處,如雲南三江並流、九寨溝歷史風景名勝區等;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處,如泰山、武夷山等。那麼今天的傳統節日就為你介紹,自然與文化遺產日是哪一天。

自然與文化遺產日是哪一天

問:自然與文化遺產日是哪一天?
  答:自然與文化遺產日是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2017年的自然與文化遺產日是2017年6月10日。

自然與文化遺產日即為原中國文化遺產日。2016年9月29日,中國政府將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的“文化遺產日”,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的區別

什麼是自然遺產
  根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定義,以下各項為“自然遺產”:
  1、從審美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由物質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羣組成的自然面貌;
  2、從科學或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劃為受威脅的動物和植物生境區;
  3、從科學、保護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分的自然區域。

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包括可移動文物和不可移動文物。不可移動文物是指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近現代重要史蹟和代表性建築。可移動文物是指歷史上各時代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代表性實物等,分為珍貴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貴文物分為一級文物、二級文物、三級文物。

非物質文化遺產,則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羣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如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製品等)和文化空間。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範圍包括:在民間長期口耳相傳的詩歌、神話、史詩、故事、傳説、謠諺;傳統的音樂、舞蹈、戲劇、曲藝、雜技、木偶、皮影等民間表演藝術;廣大民眾世代傳承的人生禮儀、歲時活動、節日慶典、民間體育和競技,以及有關生產、生活的其他習俗;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的手工藝技能;與上述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場所等。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是指自然和文化價值相結合的遺產,又名複合遺產,是同時具備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兩種條件者,是兼具自然與文化之美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