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鬼節的傳説故事 由來和來歷

在我們的身邊肯定都會接觸到不同的節日的,那麼每一個節日對於我們的生活又會產生哪些方面的影響呢?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話題。那麼在7月7這一個節日到來的時候,我們可以從其中的哪一些方面所瞭解到它的歷史由來和傳説呢?

七月七鬼節的傳説故事 由來和來歷

七月七的傳説故事

在我國的民間有些地區的傳説,相傳牛郎死後藏於魯山,其後備子孫在魯山生活。魯山有兩大習俗,一個是家家户户養牛,但養牛不殺牛、牛死後掩埋的習俗一直延續了很久,這算是對先輩牛郎的老黃牛的尊重吧。另一個是乞巧節,每年農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乞求賜授巧技,稱為“乞巧”,也有吃乞巧果的習俗。

 七月七的由來

在民間的每年農曆的七月七日,即七夕,又稱乞巧節,這個傳説和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説有十分密切的關係。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説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説之一,非常的感人而且美好 。

七月七的習俗

在我國自古以來七月七就有着祭月之儀,夏人的文化裏上古遺傳的祭祀月神,古時女子多有祭拜月亮的習俗,在傳統文化裏,月亮始終是女子的祥瑞。她們常常對月祈願或傾訴心事。

婚育戀曲,作為古老的漢族節日,先人於朔日祭月,本身就是一種乞求繁衍生息意願的反映,蓋因月之盈長暗喻了長生與興旺。

乞巧之俗,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記載最早見於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

接露水,浙江農村有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説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傳説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香橋會,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着雙星已走過香橋,開心的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