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冬至節氣為什麼吃餃子 天氣特點

説起冬至的時候,人們並不會陌生,這個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那麼2020冬至節氣為什麼吃餃子呢?冬至節氣天氣特點是什麼呢?讓我們與老黃曆一起來了解這個節氣吧!

2020冬至節氣為什麼吃餃子 天氣特點

2020年冬至節氣為什麼吃餃子:紀念張仲景冬至舍藥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zhi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餃子在早期的時候被叫做“嬌耳”,發明人是東漢時期的醫聖張仲景,在張仲景告老還鄉,回到自己的家鄉白河的時候,看到岸邊有很多百姓由於貧窮,飢寒交迫,很多人的耳朵都凍壞了,因此張仲景決定要救治這些窮苦的百姓。在張仲景研究之後,煮出了“祛寒嬌耳湯”,用辣椒以及一些驅寒的藥物煮制羊肉,煮好之後把裏面的食材撈出切碎之後包上面皮,形狀就像耳朵,所以又被叫做“嬌耳”,煮熟之後分給那些病人,每個人分兩個再加一碗湯,吃完之後渾身暖和,血液通腸,一段時間之後,凍壞的耳朵也就好了。

2020冬至節氣為什麼吃餃子 天氣特點 第2張

冬至節氣天氣特點
  冬至前後,雖然北半球日照時間最短,接收的太陽輻射量最少,但這時地面在夏半時積蓄的熱量還可提供一定的補充,故這時氣温還不是最低。“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冬至後白晝時間日漸增長。但是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仍比地面輻射散失的熱量少,所以在短期內氣温仍繼續下降。我國除少數海島和海濱局部地區外,1月都是最冷的月份,故民間有“冬至不過不冷”之説,天文學上也把“冬至”規定為北半球冬季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