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民俗 玩雪賞雪捕烏魚

2017年12月7日,我國即將進入一年一度的大雪時節,此時除了華南和雲南南部的無冬區,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已經是一派隆冬景象,但這並不代表着人們就只能窩在家裏苦熬這寒冷的冬天,實際上在我國民間,冬季大雪節氣期間,還是有不少富有趣味的傳統習俗的。那麼就讓老黃曆為你介紹大雪民俗:玩雪賞雪捕烏魚。

大雪民俗 玩雪賞雪捕烏魚

賞玩雪景,夜宵吃到明
  大雪時節,全國各地人們更多的是在冰天雪地裏賞玩雪景。南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三有一段話描述了杭州城內的王室貴戚在大雪天裏堆雪人、雪山的情形:“禁中賞雪,多御明遠樓,後苑進大小雪獅兒,並以金鈴彩縷為飾,且作雪花、雪燈、雪山之類,及滴酥為花及諸事件,並以金盆盛進,以供賞玩。”

雪後初晴,大地山河宛若瓊樓玉宇,高瞻遠眺,饒有趣味。宋代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關於臘月有記載道:“此月雖無節序,而豪貴之家,遇雪即開筵,塑雪獅,裝雪燈,以會親舊。”兒童可與父母或夥伴在院中堆雪人、打雪仗,盡情享受冰雪世界的樂趣。

大雪白天短、夜間長,所以,古時各手工作坊、家庭手工就紛紛開夜工,俗稱“夜作”。手工的紡織業、刺繡業、染坊到了深夜要吃夜間餐,因而有了“夜做飯”“夜宵”。為了適應這種需求,各種小吃攤也紛紛開設夜市,直至五更才結束,生意很興隆。

冰戲如飛,乾隆也點贊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到了大雪節氣,河裏的水都凍住了,人們可以盡情地滑冰嬉戲。當然也可以在岸上欣賞封河風光。

滑冰是冬季遊戲之一,古時稱為冰戲。北方嚴寒,河流凍得堅實,滑冰最為流行。男女穿着冰鞋,腳蹬冰上,動作輕捷如飛,技巧高超的更能做出種種花樣。有的地方汲水澆成冰山,高三四丈,晶瑩光滑,人們縛皮帶蹬皮鞋,從山頂挺立而下,以到地而不仆倒者為勝,這種遊戲叫做打滑撻。

清代的乾隆帝和慈禧太后,冬月經常在北海漪瀾堂觀賞冰戲。乾隆帝有《御製太液池冰嬉詩集》、《御製冰嬉賦》等與冰戲有關的作品。

大雪捕烏魚,佳餚待賓客

蘿蔔圓子,可口下午茶
  大雪時節,南京人多吃大蘿蔔。用蘿蔔加工成的蘿蔔圓子,多年來一直風靡老城南一帶。那時在菜場或街頭,都有賣蘿蔔作原料製成的蘿蔔圓子,這是一道很有特色的美味小吃,也是老年人愛吃的可口點心。

做蘿蔔圓子的方法很簡單,一般人家都會做,只要揀那滾圓實在的蘿蔔,洗淨削皮後,用刨子把蘿蔔刨成絲,再用一定量的麪粉摻進去,調和成糊狀,然後放些蝦末及葱、姜、味精、鹽等調味品,就可用湯匙一個一個放入淺淺的油鍋中,等炸到黃澄澄的顏色時,取出即可。老城南人有下午吃點心的習慣,圍坐在攤子前,攤主在煮沸的水中舀出幾個圓子盛在碗中,撒些蒜花,那真是清香無比,吃起來有滋有味。

褐肉碧菜,百姓的美味
  小雪醃菜,大雪醃肉。大雪時節,南方醃肉的人家多了。比如在南京。過去,憑票供應不能滿足市民醃肉的需求,許多市民就買免票的豬頭醃製。因為豬頭長相奇特,民間稱其為“鬼臉”。一時間,豬頭就變得很吃香。菜場肉櫃上的豬頭一上架,就被市民買光,於是不少市民或去肉聯廠或去農村購買。

把豬頭買回來後,用鹽抹上,加上花椒、八角、香精之類,等到醃好後,鄰里都不約而同地將豬頭掛在自家屋檐下。大雜院成了鬼臉城。

豬頭風乾後,吃時先用大火燒開,肉湯沸騰起來後,再用文火慢燉。直到骨酥肉爛,鹹中透鮮,異香撲鼻,鮮美可口。切點豬頭肉,弄碗矮腳黃青菜,再配點辣椒醬,褐色的豬頭肉、碧綠的青菜、紅紅的辣椒醬,真是好吃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