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歷史上描寫立夏的典籍

立夏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
  立夏節氣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確立,歷史相當悠久,在古代典籍上也多有提及。
  那麼就讓我們來盤點,中國歷史上描寫立夏的典籍。

盤點:中國歷史上描寫立夏的典籍

每年5月5日或6日是農曆的立夏,“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此時,太陽到達黃經45°。我國自古習慣以立夏作為夏季開始的日子,是温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關於古代典籍中對立夏的記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説立夏三侯為:“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

螻蟈鳴,螻蟈,小蟲,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謂之土狗是也;一名螻蛄,一名石鼠,一名螜,各地方言之不同也。《淮南子》曰:螻蟈鳴,邱螾出,陰氣始而二物應之。《夏小正》:三月螜則鳴是也。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飛不能過屋;緣不能窮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覆身;走不能先人。

蚯蚓出,蚯蚓即地龍也(一名曲蟺),《歷解》曰:陰而屈者,乘陽而伸見也。

王瓜生,《圖經》雲:王瓜處處有之,生平野、田宅及牆垣,葉似栝樓、烏藥,圓無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開黃花,花下結子如彈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細而多糝,又名土瓜,一名落鴉瓜,今藥中所用也。

此外,《逸周書·時訊解》雲:“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説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蜊蜊(即:螻蟈)在田間的鳴叫聲(一説是蛙聲),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説。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

結束語:由此可見,立夏自古以來就是深受人們重視的節氣,在農事活動中佔據重要的地位。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並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