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物候特徵是什麼

辛勤的農民們總能在繁忙的勞作中發現許多特別的現象。因此在二十四節氣的基礎上,古代勞動人民又將每個節氣分為三候。三候則是根據當時的天氣變化和一些物候特徵進行取名的。那麼立夏的物候特徵是什麼呢,又有哪三候呢?

立夏的物候特徵是什麼

立夏物候特徵
  立夏第一候,螻蟈鳴。螻蟈,螻蛄也,適宜温暖潮濕的環境中,隨着螻蛄的鳴叫,夏天的味道濃了。
  立夏二侯:蚯蚓出,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陰物,生活在潮濕陰暗的土壤中,當陽氣極盛的時候,蚯蚓也不耐煩了,出來湊湊熱鬧。
  立夏第三候:王瓜生。王瓜是華北特產的藥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時節快速攀爬生長,於六、七月更會結紅色的果實。
  我國古人將立夏時節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初夏時節,天氣逐漸炎熱,青蛙開始聒噪着夏日的來臨,蚯蚓也忙着幫農民們翻鬆泥土,王瓜的蔓藤和鄉間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爭相出土日日攀長。這三個物候現象顯示出,進入夏季,氣温大幅度升高,動植物進入了旺盛的“夏長”時期。

立夏的物候特徵是什麼 第2張

立夏之日,我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温為18~20℃,仍是春季,一般只有海南、廣東、廣西、雲南進入夏季。黑龍江中部地區到6月底才進入夏季。
  此時的華南進入了前汛期的盛期,暴雨具有連續性、廣泛性和猛烈性等特點,在兩廣的珠江水系和福建的閩江水系,年最高水位往往出現在這一時段,民間有“立夏、小滿,江滿、河滿”的説法。初夏後,是早稻大面積栽插的關鍵時期,而且這時期雨水來臨的遲早和雨量的多少,與日後收成關係密切。農諺説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掛。”“立夏無雨,碓頭無米。”民間還有畏忌夏季炎熱而稱體重的習俗,據説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後,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纏身。江西一帶還有立夏飲茶的習俗,説是不飲立夏茶,會一夏苦難熬。早在古代的君王們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雖然在現代社會裏,氣候對人們的影響逐漸變小了,除了特別的災害天氣外,唯一和人們息息相關的,就是身體的保健了。在立夏節氣裏,我們要開始防曬和防暑,多喝解暑的湯粥,飲食儘量清淡一點,以充沛的精力和飽滿的情緒來迎接火辣辣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