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24節氣的知識簡短一點的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説的就是二十四節氣,作為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勞動人民對四季變化轉換規律的總結,從古流傳至今,在國際氣象界,它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關於24節氣的知識簡短一點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合稱四立,分別表示四季的開始,“立”即代表開始,分別在每年公曆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後。

夏至、冬至

合稱“二至”,表示夏天、冬天的極致,“至”意為極、最。一般在每年的公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小暑、大暑、處暑

暑是炎熱的意,小暑還沒到最熱,大暑才是陽熱,到了處暑就是夏天即將結束。它們分別在每年公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

春分、秋分

“春分秋分,晝夜平分”,是説這一天晝夜時間幾乎一樣長,各12小時

大雪、小雪

小雪節氣,每年11月22或23日為小雪節氣。雖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稱小雪。

大雪節氣,每年的12月7或8日為大雪節氣,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並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大寒、小寒

小寒,冷氣積久而寒,意味着我國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大寒,每年1月21日左右大寒。顧名思義是天氣寒冷到極點。 

穀雨

在四月十九、二十或二十一日。穀雨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降雨量比前增加,有利作物生長。

清明

清明是表徵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這天,民間有踏青、寒食、掃墓等習俗。

驚蟄

“驚蟄”,是“立春”以後天氣轉暖,春雷初響,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期,此時過冬的蟲卵也將開始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

芒種

芒種,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因此"芒種"又叫"忙種",是一個典型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氣。

雨水

 2月18日或19日或20日,降雨開始,雨量漸增,氣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

小滿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八個節氣,夏季的第二個節氣,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白露

秋季第3個節氣,天氣漸漸轉涼且乾燥,晝夜温差較大。

寒露

寒露的意思是氣温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

霜降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着冬天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