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飯為什麼要在外面吃 由來和風俗

五月初,立夏到,這是萬物由生到長的過度期。不少的蔬果豆類都在這個時節展現旺盛的生命力,如此一來,我們的日常餐桌自然也會添上幾道新菜色。其中立夏飯就是這個節氣的特色食物。那麼,集五穀和豆類為一身的立夏飯,為什麼要在外面吃,它的由來和風俗又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索一下。

立夏飯為什麼要在外面吃 由來和風俗

立夏飯為什麼要在外面吃
  立夏飯也叫“燒夏夏飯”,意為舊時兒童立夏日燒的飯。每逢立夏前一天,孩子們向鄰家第户討米一碗,稱“兜夏夏米”。立夏飯里加有雷筍、豌豆、蠶豆、莧菜等佐料,含有“五穀豐登”的意思,立夏吃立夏飯,還有一年到頭身體健康的寓意。以前立夏節,寧波鄉間用黃豆、黑豆、赤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白粳米煮成“五色米飯”,稱之為立夏飯。現在寧波城鄉部分家庭依舊保留這種古風,只是立夏飯的材料改成了另外五種食物:蠶豆、大豆、竹筍、芥菜,外加醬肉或鹹肉,叫五樣米飯,立夏吃五色飯承載了太多兒時的美好回憶。
  有句老話説:“千補萬補,不及立夏一補”。吃立夏飯,還因為這一時節,氣温逐漸升高,晝夜温差大,人體消耗隨之加大,身體會覺得疲倦,也更容易生病,需要注重養生保健。而立夏吃立夏飯,正有一年到頭身體健康的寓意。至於立夏飯為什麼要在外面吃,據説是能夠更好地將立夏飯中的營養吸收,達到更好的養生效果。

立夏飯為什麼要在外面吃 由來和風俗 第2張

由來和風俗
  民間傳説,立夏吃立夏飯的由來和戚家軍抗倭戰爭有關,當時戚家軍在鎮海甬江口戚家山抗擊倭寇,將士們每殺一個倭寇,就會在附近摘一粒蠶豆,用線串在自己的胸前,蠶豆越多,説明殺敵多,格外榮耀。後來寧波人索性把蠶豆改稱“倭豆”,用來紀念戚家軍將士在甬抗倭。立夏飯中加入蠶豆,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還有傳説立夏飯的由來與戰國時期的孫臏有關。但不管是戚家軍還是孫臏,立夏飯的作用都是用來紀念歷史上偉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