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為什麼不能剃頭 身體髮膚不敢損的傳統

正月裏面不能剪頭髮是我國傳統的流產習俗,其實實際上正月裏面剪不剪頭髮並非一個什麼重大的決定,只是因為一直以來人們對於身體髮膚都比較重視,即便是清朝統一之後,人們被迫剃了頭,對於頭髮也是更為重視的。因此在比較寒冷的時候,本來就不適合剃頭髮。漸漸的就養成了正月不剃頭的習慣。

正月為什麼不能剃頭  身體髮膚不敢損的傳統

 正月為什麼不能剃頭

剃髮不僅有違傳統,也被人們視為侮辱。因此這項政策不僅遭到了傳統文人的抵制,下層民眾也被激怒了,漢族百姓展開了大規模地反抗,着名的“嘉定三屠”“ 江陰十日”便是以剃頭令為導火索發生的。在清軍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屠刀之下,堅持不願改換剃髮者要麼被殺,要麼遠逃海外,要麼遁入空門帶髮修行,以此來反抗清朝統治者的“剃頭令”。而大部分百姓最終在屠刀之下無奈剃髮結辮,改穿滿族衣冠。私底下人們依然默默的進行着反抗,人們約定每年正月裏所有人都不剃頭,並將這個行動定名為“思舊”, 以此舉來思念過去的歷史,寄託了對明朝的思念,同時也是對清朝統治者愚民統治的無聲的反抗。

剃髮的傳統

古代,人們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認為“頭髮”受之於父母,不能剃除。故當時男女都將長長的頭髮盤在頭上綰髮為髻,至於盤的方式當然會因地域及個人喜好不同而有所區別,那時的理髮其實就是用梳子和篦子整理頭髮。直到滿清入關,頭髮便成了性命攸關的東西,所謂“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統治者要求他的子民將腦門前的頭髮剃掉,後腦勺留一發辮,否則就要砍掉腦袋。

理髮自由開始

漢族受儒家思想影響兩千多年,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思想早已根深蒂固,別説剃掉,稍微有所損傷、妄動都是十分重大的事,而到了民國初年,剪掉辮子就意味着革命,把辮子盤起來,再戴上一頂帽子,其兩面性便不言而喻。一個人從小到大,從生到死,頭髮亦歷經滄桑,反映着時代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