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的生態學特性與生物學特性

植物花語帶來的是芍藥的生態學特性與生物學特性,生態學特性:喜光照,耐旱。芍藥植株在一年當中,隨着氣候節律的變化而產生的階段性發育變化主要表現為生長期和休眠期的交替變化。

芍藥的生態學特性與生物學特性

生態學特性
  喜光照,耐旱。芍藥植株在一年當中,隨着氣候節律的變化而產生的階段性發育變化主要表現為生長期和休眠期的交替變化。其中以休眠期的春化階段和生長期的光照階段最為關健。芍藥的春化階段,要求在0℃低温下,經過40天左右才能完成。然後混合芽方可萌動生長。芍藥屬長日照植物,花芽要在長日照下發育開花,混合芽萌發後,若光照時間不足,或在短日照條件下通常只長葉不開花或開花異常。

生物學特性
  花芽結構和生命週期
  芍藥的芽為混合芽,屬地下芽類型,萌發後伸出地面既抽桂長葉,又展蕾開花。混合芽是多種原基的複合體,由頂端生長點、芽鱗、芽鱗腋內的腋芽原基、葉原基、葉原基腋內的腋芽尿原基、苞片原基、萼片原基、花瓣原基、雄蕊原基、雌蕊原基等組成。該芽稱之為母代芽,而芽鱗和葉原基腋內的腋芽原基就是子代芽的原始體。葉原基腋內的及其腋芽原基不產生芽鱗為裸芽;而鱗片腋內的腋芽原基有芽鱗,形成鱗芽。春天鱗芽萌發,子代裸芽隨母代混合芽的節間伸長而伸出地面,形成主幹上的花枝或分枝;其子代鱗芽不露出地面。待秋後地上部分枯萎後,位於芍藥根頸部最上端的子代鱗芽就成了“頂芽”。實際上芍藥的頂芽只有一個,就是種子萌發後,實生苗的頂芽。次年,這子代鱗芽就萌發出土,伸枝、展葉、開花。所以,裸芽的生命週期為2年,而鱗芽的生命週期為3年。

花芽分化
  芍藥其地下鱗芽的腋芽約於8月出現,其頂端生長點由外向內逐漸產生芽鱗原基,到第二年5月,已形成4個芽鱗包被的生長點,6月下旬芽鱗分化完成。然後,頂端生長點開始產生葉原基,葉原基有多個指狀突起,而芽鱗原基僅有1~3個。葉原基分化從8月上旬到9月上旬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