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薛河的前世今生 孕育了古薛文明

解讀百家姓薛姓。古薛河的前世今生,孕育了古薛文明,它的全長有81公里。薛姓始祖奚仲,因分封在薛國而得姓,以封邑名為氏,得姓始祖為黃帝之子禺陽第十二世孫奚仲,後人有以國名為氏。

古薛河的前世今生 孕育了古薛文明

古薛河的前世今生

薛河古稱薛水,是棗莊境內着名的大河,屬十字河流域,全長81公里,流域面積960平方公里。據明萬曆十三年《滕縣誌》載:“薛河,其源本西江,水出自寶峯山東諸山泉,南過青蓮步、將軍步,左過高山西折過山亭,納永豐、鳳凰二泉,又西至於薛山名為薛河。受悟真巖茶泉,循悟真巖南至於雲龍山會東江水;西流至吳戩山下伏不見,過鐵腳山至柳泉湧出,至觀山前瀦為濯筆淵,至於雲龍山入西江水同為薛河。南至於新蛟台折而西,經昌慮城南陶山下瀦為刁潭;西納玉花泉水又西納沂河水、三山泉水,西南逕豐山東過官橋,逕薛城至於東邵,入於微山湖,舊經山陽湖,從金溝入泗。”這段文字詳細記錄了薛河的源頭、流域範圍、流向等。

薛河的源頭有兩大支流,一支是西江,河水源自山亭區的水泉、辛召;一支是東江,河水源自山亭區徐莊鎮的米山頂。兩大支流在山亭區山亭鎮海子村匯合,經滕州市羊莊鎮、古昌慮城折東向西流去。薛河流出東江緩緩下行至二十公里處便是滕州市羊莊鎮的土城村,這裏曾是歷史上濫國的都城。公元前643年,邾國國君叔術來濫立國並建立了都城。隨着歷史的演變,漢初為昌慮縣,公元198年(漢獻帝建安三年)設昌慮郡,直到隋朝時才將昌慮劃歸滕地。薛河出土城村繞陶山半周向西流去,河面到山北突然變寬,集大水於此,當地人稱之為“范蠡湖”。

湖一側至今仍有一座土台,人稱“釣魚台”,相傳為范蠡釣魚處。我騎着摩托車來到距陶山不遠處的範村,村中範姓村民自稱是范蠡的後代。據村中的老者説:前些年範村附近出土了一通石碑,碑上刻有范蠡像和十幾個清晰可辨的字跡,現這通石碑已不知去向。遙想春秋時期,越國范蠡協助越王滅吳後厭倦了紛爭奔波、爾虞我詐的宮廷生活,遂攜美女西施一起退隱。才子佳人乘一葉扁舟,春風滿面沿古運河北上,行至當時的昌慮國時,看到這裏山清水秀民風淳樸,就在此隱居,寄情于山水,過着悠閒自得的平民生活。

范蠡與西施形影不離、相濡以沫,一起牧羊於陶山,一起在山上開壇講學,給附近的村民講授經商的道理。由於范蠡、西施勤儉持家,經營有方,遂成鉅富,自號陶朱公。當地百姓尊他為“財神”、“商聖”。在昌慮居住二十年後,為逃避越王的追蹤,又攜妻帶子沿運河北上,移居定陶,改名換姓,開始了新的生活。昌慮國的後人為紀念他,便將他隱居並牧羊的小山稱為陶山,山上曾建有范蠡廟,現難覓蹤跡。歷史上是否真有此事,我們很難考證,如果把它定為一個傳説,這也是一個美麗的神話。

河水繞陶山下行,曲折徘徊,在羊莊盆地的出口處,北有落鳳山,南有龍山頭。落鳳山北面的木石便是科聖墨子的故鄉,龍山頭西面是聞名遐邇的北辛文化遺址,它坐落在古薛河旁的高地上,東依低矮的龍山,三面被古薛河的河道環抱,處於平原與丘陵的交接地帶,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是古代先民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良好場所。197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北辛文化遺址進行了發掘,據測定其年代距今7345年,是我國東部沿海、黃淮流域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最早的遺址,是大汶口文化發展的源頭,它將山東的史前考古向前推進了一大步。這裏就是古薛最早的農耕文明,也是古薛最早的文化源頭。

薛河孕育了古薛文明

百里薛水,彎彎曲曲,枝枝蔓蔓,它像一棵樹,一張網,把薛河流域古老而燦爛的文化串在了一起,構成了運河文化的一部分。

你可知否,薛河還是歷史上最早的運河,也是後來京杭大運河的支流。早在春秋末年,以薛為首府的徐州,戰略地位重要,水陸交通發達,為兵家必爭之地。吳王夫差北征,在魚台、定陶間開挖菏水,以溝通泗水和濟水的航運。而連接泗水的薛河,就成了當時的“薛王河”;宋元以後,微山湖逐漸形成,薛河又成了連接薛地的“運糧河”。

如今,薛河兩岸遺蹟猶存,有“倉留粟谷以備戰用”的大小康留村,泊船的倉留壩和屯糧的“晾米台”遺址,薛國故城內外眾多稱“倉”的村莊。遙想當年,在薛河流域這片富庶的土地上,兩岸囤積着林林總總的倉儲糧草,河中穿梭着許許多多的運糧船隊,曾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急促的船隊穿過古薛河,然後轉入泗水運道,駛往京城。四百年前,為了保證京杭大運河的漕運安全,在北辛村西把薛河向南開挖支流,注入微山湖時和泇運河交叉形成十字河。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大興水利,1958年在北辛村東築壩,向下遊開挖了新河稱為新薛河。

因此,北辛文化發祥地,也就成了新老薛河的分水嶺,十字河的交匯點。老薛河,從北辛村後蜿蜒向西靜靜地流淌,積澱着厚重的歷史文化,見證着歷史滄桑;新薛河,從北辛村前浩浩蕩蕩地向西南流淌着,承載着一路歡歌,彈唱着新時代的樂章注入微山湖。

一條河流,打開了一部史書;一條河流,揭開了人類的文明;一條河流,展示着薛國的輝煌!古薛河、小魏河、玉水河、小蘇河、十字河等等,一條又一條河流,一個又一個薛水的分支;北辛、奚仲祠、西王宮、西康留、前掌大、薛國故城、奚公山、奚邑等等,一處又一處遺址,一個又一個文化的聖地!薛河融匯着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嶽石文化等諸多古老文化,它不僅為我們帶來了珍貴的水資源,而且為幾百萬魯南人民乃至整個華夏民族留下了豐富的文化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