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姓宗祠對聯:名高四諫 道就單車

解讀百家姓余姓。整理余姓宗祠對聯大全,如四言的“名高四諫,道就單車”。余姓,是中國百家姓氏之一,中國余姓人口約469萬,約佔中國人口總數的0.40%,排名第51位。人口分佈以南方省份居多,安徽為第一大省。

余姓宗祠對聯:名高四諫 道就單車

余姓文化之宗祠對聯

四言通用聯:

名高四諫;道就單車:上聯典指北宋時期的韶州曲江人餘靖,字安道,天聖初年進士,仁宗景佑年間,范仲淹被貶,諫官御史都不敢説話,他上書反對,也被貶逐,從此知名,與歐陽修、王素、蔡襄並稱“四諫”。慶曆年間官右正言,多次上書,建議嚴格賞罰,節省開支,反對多給西夏歲幣。曾三次出使遼國,通契丹語,因作“蕃語詩”被貶官。後官桂州知州加集賢院學士,官至尚書左丞。下聯典指南宋時期的安溪人餘克濟,字叔濟,慶元年間進士,由侯官尉升任梅州知州。當時境內有盜,有人勸他慢行緩去,他説:“乘他們還沒有集而優勢,正可以及時滅掉。”於是單車上路,盜也退去。

靈鼉負閣;釣魚列屯:上聯典指南宋時期的大臣餘端禮,字處恭,衢州人,相傳幼年時曾遇大水,與鄉鄰同處一閣,閣將沉時,有物如鼉來負此閣,眾人得救。中進士後,歷任監察御史、兵部侍郎、刑部尚書等,官至宰相,曾輔佐光宗、寧宗理政,後受韓侂胄排擠。下聯典指南宋時期的大臣餘玠,字義夫,蘄州人,寒士出身,曾參加淮東制置使趙葵幕府抗擊蒙古軍,繼而升副使。淳佑初年被理宗召見,建議不可輕視武將,願以收復全蜀為己任,被授予四川安撫處置使,立足重慶,整頓吏治,招納賢士,築合州、釣魚等城,增強防備,曾擊退蒙古軍。

器徵台輔;膽落豪蹤:上聯典指餘氏名人餘堯弼事典。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進士餘端禮事典。端禮,字處恭,龍洲隊。孝宗時累官吏部侍郎,光宗召拜吏部尚書,擢同知樞密院事。寧宗立,進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卒諡忠肅。

學尊孟子;清並林逋: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學者餘允文,字隱之,建安人。讀書精研正學,嘗作《尊孟辨》三十餘條。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工部尚書餘靖的事典。餘靖,字安道,曲江人。天聖初登第。曾三使契丹,習外國語。為帥十年,不載海南一物。廣州有八賢堂,餘靖居其一。着有《武溪集》。林逋為宋朝詩人。

系承由余;望出新安:全聯典指春秋時期的晉人由余,秦奉為上卿。子孫分別以“由”、“餘”為姓。

學尊孟子;清並林逋: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餘允文,下聯典指北宋時期的餘靖。

六言通用聯:

兄弟睦,家之肥;子孫賢,族乃大:此聯為清朝時期的三防主簿餘小霞自題聯。

七言通用聯:

勸子勿為官所腐;知君欲以詩相磨:此聯為清朝嘉慶進士、清朝兩江總督樑章鉅(公元1775~1849年)贈餘氏名人餘小霞聯。

堯臣榮列十才子;開龍合稱三名家:上聯典指明朝時期的新鄭丞餘堯臣,字唐卿,永嘉人。元末寓居吳中,與高啟、王竹等稱十才子。下聯典指清朝時期的京劇名演員余三勝,名開龍,字起雲,羅田人。道光時到北京演唱、隸春台班,對老生唱腔頗多創造。與程長庚、張二奎齊名。

蓉裳圖文號雙絕;武良進士居第一:上聯典指清朝時期的着名詩畫家餘集,字秋室,號蓉裳,錢塘人,清乾隆年間進士。與邵晉涵等薦修《四庫全書》,授翰林院編修。工詩書畫,畫《楊妃出浴圖》,上有翁方綱題字,時稱雙絕。下聯典指明朝時期的兵部尚書餘煌,字武貞,會稽人。天啟中為進士第一。

八言及以上通用聯:

諫草流香,當記曲江遺澤;長茅發跡,敢忘宋朝傳聲:此聯為江西省武寧石渡鄉餘氏宗祠聯。上聯典指北宋時期的曲江人餘靖,以直諫着名。下聯“長茅”為地名,處於修水、武寧兩縣間。

琴操七絃,流水高山,自有知音良友;疏宗十漸,忠言讜論,克傾納諫明君:上聯典指周王朝時期餘伯牙的事典。伯牙善鼓琴,與鍾子期善。子期死,伯牙步復鼓琴,痛世無知音也。下聯典指明朝時期的御史餘珊的事典。餘珊,字備輝,桐城人。居官有威惠,士民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