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氏宗親謁祖的場所,滎陽鄭氏宗祠

  鄭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它的歷史已有三千多年。在《百家姓》中排第7位。鄭姓有過名門大族的興盛,有過九世共居共食的輝煌,最後,鄭姓隨着逐漸擴大的中國版圖,散佈在中國各地和海外。今天為大家講述鄭氏宗親謁祖的場所,滎陽鄭氏宗祠。

鄭氏宗親謁祖的場所,滎陽鄭氏宗祠

  鄭氏宗親謁祖的場所,滎陽鄭氏宗祠
  鄭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它的歷史已有三千多年。在《百家姓》中排第7位。鄭姓有過名門大族的興盛,有過九世共居共食的輝煌,最後,鄭姓隨着逐漸擴大的中國版圖,散佈在中國各地和海外。今天為大家講述鄭氏宗親謁祖的場所,滎陽鄭氏宗祠。

  宗祠概況
  今天的滎(xíng)陽市,由歷史上的東虢、京、滎陽、成皋、汜水、滎澤、武泰、河陰、廣武等縣和地區分合演變而成,位於河南省中北部,鄭州西15千米。它北臨黃河,隸屬於省會鄭州的一個縣級市,總面積908平方千米。

  滎陽曆史悠久,文化燦爛,是鄭氏等姓氏的發源地,也是象棋上“楚河漢界”的發源地。滎陽地理位置險要,素有“兩京襟帶,三秦咽喉”之稱,是中國古代着名的軍事重鎮,歷史上許多着名的戰役都發生於此。例如,劉邦與項羽以滎陽的鴻溝中分天下,三國時劉、關、張在滎陽的虎牢關前“三英戰呂布”,章邯、吳廣、李世民、竇建德和李自成等都曾在滎陽演繹戰爭大戲。兩漢時期,滎陽曾是與長安、洛陽平級的“富冠海內”的“天下名都”。滎陽又是詩人李商隱和思想家申不害的家鄉;有“詩豪”之稱的着名詩人劉禹錫,死後也長眠在滎陽這片土地上。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韓愈和柳宗元等,曾在滎陽留下不朽的詩篇。滎陽,被中國詩歌學會授予“中國詩歌之鄉”的稱號,被中華詩詞學會授予“中華詩詞之鄉”。

  目前,國內保存的鄭氏宗祠有:安徽古徽州歙縣鄭村鄭氏宗祠、浙江諸暨西施故里鄭氏宗祠、福建周寧縣鄭氏宗祠、浙江臨海市江根村鄭氏祠堂、淳安縣屏門鄉佛嶺後村鄭氏宗祠(敦睦堂)。

  周寧縣鄭氏宗祠,位於福建省周寧縣浦源鎮浦源村,始建於宋代。相傳是從河南滎陽遷到浦源的朝奉大夫,鄭尚公八世子孫晉十公所建。清道光二十年(1814年)重修,文革時遭到破壞,一九九六年秋大規模整修,是目前華東地區保存最完整的鄭氏宗祠之一。

  宗祠造型獨特,前窄後寬,呈船形。右前方有一株千年柳杉,樹高十丈,幹粗六圍,腹中空而枝葉茂盛,村人奉若神明,美名“靈檣”。傳説,鄭氏始祖朝奉公於此處小憩,夢見自己乘一巨舟,從者無數,財寶滿舵,醒後以為吉祥之兆,就立下遺願,要以此樹為船桅,建祠如舟形,後果子孫滿堂,人才輩出,成為當地望族。

  宗祠大門上“鄭氏宗祠”四個字為堅幅。據説在古代只有皇帝國戚的宗祠才能這樣建造,整個祠堂為三進式中國古典殿堂建築,雕樑畫棟、富麗堂皇。正廳供奉着北宋駙馬鄭南公、始祖朝奉公及他們夫人趙氏、呂氏塑像。祠中還有諸多匾額楹聯,流金溢彩,書法精堪。正廳高懸明朝狀元、禮部尚書翁正春“藴藻流芳”。二進廳還有省軍區司令員任永貴的“明德惟馨”,民國時寧德縣知事黃式蘇的“鹹林望族”,民國福建省長、海軍上獎薩鎮冰的“碩德耆年”等要人題寫的匾額。


  還有幾類匾額也頗具藝術價值,如“文魁”是按清宣統年間,兵部尚書閩浙總督事示鬆寫的原字大小刻成;或歌頌鄭氏某族人的高尚品德,集中體現在“孝”、“節”上,如“孝邁黔婁”、“孝德動天”説的是替父送死的鄭錫繁公,“筠貞柏翠”説的是葉氏孺人守寡六十載冰堅玉潔,另外歌頌節婦的還有“晚節彌芳”、“節順流芳”等;説家庭和睦相處,如“一堂五代”、“堂聯五代”等;最後一類是歌頌家族訴,如“源遠流長”、“滎陽世族”等。可以説,每塊匾額都有一個故事,雖較多與封建制度相關,但諸如孝順父母、家庭和睦的故事還是值得後人借鑑。

  宗祠的柱子上還掛着楹聯,大多是歌頌祖先,書法都較為精湛、流暢。而且有些大楹聯是整塊檀木做成的,年代也頗悠久。有的還有一段故事,如“捨身救父不得謂之輕生,毀體瘵慈斯真能養大體”,説的也是錫繁公的故事。戲台上的一幅對聯:“偶來顧曲聊遣閒情,試問登台誰稱出色”帶點人生真諦。

  整個祠堂充滿着濃厚的文化氣息,當你徜徉其中,定會被中國古代宗族文化的深厚內涵所吸引,教人流連忘返。

  本族名人

  鄭桓公:(? -前771年),姓姬,名友,西周時代鄭國的開國君主,也是鄭氏的得姓始祖。

  鄭武公:(? -前744年),姓姬,名掘突,春秋時代鄭國君主(前771年——前744年在位)。前761年,鄭武公娶申侯的女兒(史稱武姜),生兩子:長子寤生 (即鄭莊公),次子段。《左傳》中有鄭武公這兩個兒子權勢之爭的記載,《古文觀止》稱為《鄭伯克段於鄢》。

  鄭莊公:(前757-前701年),姓姬,名寤生,春秋時代鄭國君主。鄭莊公在位期間,鄭國國勢強盛,並曾發生多次戰事,包括由莊公之弟共叔段發動的叛亂,併吞戴國,以及擊敗周桓王率領陳、蔡、虢等聯軍。特別是後者,確立了鄭國的“小霸”局面,證實了東周權威的衰弱。鄭莊公有四個兒子先後出任國君,分別為世子忽(鄭昭公)、公子突(鄭厲公)、公子亹及公子嬰(子儀),鄭莊公對他們相當寵愛。

  祭祀活動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周寧縣鄭氏宗祠的大門會洞,村人搬出家譜相互翻閲查看。同時,演“社戲”三天。戲前,全村人共聚,商討村中一些大事,形式較為隆重。

  族譜家規

  今天,保存在國內外不同機構,和個人手中的鄭姓家譜主要有:明·浦江《鄭氏宗譜》、《石井本鄭氏宗族譜》、《掌庵譜略》,清《包山鄭氏族譜》、《雲陽鄭氏宗譜》、漂邑古瑤《義門鄭氏宗譜》、《莆城鄭氏宗譜》、《南湖鄭氏大宗譜》、《鄭氏大成譜》、《慈邑灌浦鄭氏宗譜》 、《太康鄭氏族譜》、《偃師鄭氏家譜》、《石馬鄭氏宗譜》,中華民國《南湖鄭氏族譜》、《通山鄭氏家譜》、《虞山鄭氏支譜》、《鄭氏大統宗譜》、《如皋鄭氏族譜》、《姚江燭溪鄭氏宗譜》、《牌前鄭氏宗譜》、《永春夾祭鄭氏族譜》、《大里鄭氏家譜》,修撰時代待查的有《西村鄭氏族譜》、《白蒲鄭氏族譜》、《沙市鄭氏族譜》、《相城鄭氏宗譜》、《山東鄭氏世譜》、《浦城鄭氏宗譜》、《河山鄭氏家譜》、《滎陽鄭氏續修大統宗譜》、《岵山鄭氏族譜》、《永春城關鄭氏族譜》、《玉溪鄭氏家譜》、《南京鄭氏咸陽世家宗譜》。

  鹹福鄭氏源流(部分)

  一、鄭氏遠祖分遷各處備志(譜頭文選)

  桓公受姓始祖

  名友。周厲王之子,宣王之同母弟也。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封公於幾(畿)內鄭邑鹹林之地,今陝西西安華州。後值“幽王之難”,寄帑於虢、檜之間,因得二國之地,乃徙其封而施故號於此新邑,因地為姓謂之。新鄭鹹林自此始矣!

  當公受郡始祖
  漢武帝泰(太)始元年(前96),封新鄭為滎陽郡,即今河南開封府新鄭縣。

  庠公遷婺州始祖
  字公序。晉懷帝(307~312年)時為御史,授東陽郡信安侯,卒於任。塟信安之西門泉南坊。妣徐氏夫人。生子二:長諱平公;次諱昭公。當時居衢州,為晉大將軍,別自分派其地,生子五,多顯榮。昭公乃自入閩矣!

  昭公遷閩始祖

  系庠公季子,食邑福州檢校散騎御史。後晉永隆間(322~363年,“後晉”應為“東晉”,“永隆間”按東晉元帝“永昌”、哀帝“隆和”年間計算,即322~363年。或,永嘉誤作永隆),居福州東街巷,遂成家焉。閩之有鄭,自吾昭公始。子孫蕃衍,散居郡縣,或居古田,或居福安,或居壽寧,或居政和,或居侯官之清坑,或徙興化,或移温州,皆此族也。自昭公至滿公,凡十三世,中間未詳;又有云:庠公至滿公,三世者。

  滿公遷連江始祖

  東導村娶彭氏,生一子,初公。又娶謝氏,生三男三女。聞長溪霍童山川幽閒,遂遷居焉。自昭公傳至四世孫可封公,又遷谷口。

  可封公遷谷口始祖

  娶妣黃氏,生六子。公與二子居郭村,更四子於梁太祖乾化間(911~914年),遷居谷口,後改弗首。今又名福首。長龜公未詳;次唐公,即居谷;三鶴公,遷居古田洋頭;四算公,遷居福安穆洋。

  唐公娶馬氏,生二子:長諱慎、次諱丕。慎生一子,諱筠公。

  丕生三子:長諱撫,處職黌門(古代指學校);次諱尼,分為西房;三諱尚,為朝奉,分居峬源,為峬源始祖。

  筠公生三子:長諱仁儲,為板橋酒樓新宅,長境西岸、雞嶼、下杯等房;次諱仁保公,為下宅房;三諱仁俁,為中宅彭壪、師橋、黃河等房。

  尚公遷峬源始祖

  字逢磻,為朝奉。詳見本枝。

  二、鄭氏家訓(譜頭文選)

  訓子孫,曰:若三世不修人事,三世不學問,三世雜婚婣,三世不仕宦,三世不塟送,三世無族譜,謂之下流。若不知祖先諱、先代名,不知官職尊卑,不知原出郡縣,不知苗裔所承,不知塟送處所;或值賢人秀士、博雅君子,訪問本源,何以答之?為人譏笑,得無愧乎!

  今故殷勤書以垂訓,後裔勉之。

  大宋朝散大夫直祕書閣本路提刑遷國子司業

  十世孫鄭南謹志

  注:鄭南公為北宋徽宗朝駙馬。公自題十世孫,應是連江始祖滿公或寧德福首始祖可封公的十世孫。鹹福鄭氏民國前芳名錄

  鹹福開基始祖十八世金三公,諱紫應,字彩玉。公生子二:長子諱得開,分忠房;次子諱得正,分孝房。

  廿世(男丁6,芳名2)

  (佑光)忠房。恩榮八品。得開公季子。

  (佑齊)孝房。恩榮八品。得正公次子。

  廿一世(男丁14,芳名7)

  (從因)忠房。恩覃八品冠帶。

  (從殷)忠房。清恩榮八品。

  (從桂)孝房。清恩榮八品。

  (從榮)孝房。清例貢。

  (從華)孝房。清職員。

  (從陞)孝房。清職員。

  (從善)孝房。清監生。

  廿二世(男丁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