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氏的帝王國君鳳迦異 祖父為酆歸義

解讀百家姓鳳姓。鳳氏的帝王國君鳳迦異,是雲南大理人,祖父為酆歸義。古書記載,帝嚳。中國上古歷史的“五帝”之一。鳳氏後人奉帝嚳為鳳姓的得姓始祖。

鳳氏的帝王國君鳳迦異 祖父為酆歸義

鳳迦異:(公元733~?年),白族,酆氏;雲南大理人。着名唐朝時期南詔國王閣羅鳳氏之後,第二代南詔國王,自己改姓為鳳氏,為雲南地區鳳氏鼻祖之一。

鳳迦異的祖父為酆歸義,在唐朝時期被任命為雲南王。雲南王酆歸義逝世後,其子閣羅鳳嗣位。閣羅鳳逝世後,其子陽瓜州刺史鳳迦異繼位。

鳳迦異在《南詔德化碑》中前後有五次記述:第一次是唐天寶七載(公元748年)閣邏鳳冊襲雲南王時,冊襲鳳迦異為閣邏鳳的王位繼承人;第二次是唐朝伐南詔,鳳迦異奉命於蒼山背後抵抗唐軍而取勝;第三次是南詔和吐蕃結盟後,吐蕃授以都知兵馬大將官爵;第四次是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閣邏鳳命鳳迦異駐軍瀘水;第五次是在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春,閣邏鳳命鳳迦異設置拓東城建立東京,並立為副王。

上述五記,説明鳳迦異在《南詔德化碑》及史冊中都是一個重要的人物。但他的出生年,諸多史載和史家推斷卻不一。弄清他的出生年歲,才能弄清他在南詔重大事件中的史實。

清朝史籍《白古通記淺述》:“鳳迦異以丁酉年任唐鴻臚寺卿駙馬。”按甲子推算,“丁酉年”有兩個時間,一是武周神功一年(公元697年),二是唐肅宗至德二載(公元757年),前者早於其父閣邏鳳生年(公元712年),後者與《南詔德化碑》記載鳳迦異活動大相徑庭。諸多史家對《白古通記淺述》的鳳迦異生年有誤看法一致。清朝胡蔚本在《南詔野史》中記載:“唐天寶丙戌五載(公元746年)南詔王皮邏閣遣孫鳳迦異入唐,唐授鳳迦異鴻臚少卿,妻以宗室女。”

《南詔德化碑》中記述:“唐天寶七載(公元748年),先王(皮邏閣)即世。皇上念功旌孝,悼往撫存,遣中使黎敬義持節冊襲雲南王。長男鳳迦異,時年十歲,以天寶入朝,授鴻臚少卿,因冊襲次,又加授上卿,兼陽瓜州刺史,都知兵馬大將。”由此二條諸多史家推斷,天寶七載,鳳迦異有十歲,由此確定鳳迦異生於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天寶五載(公元746年)到長安朝見皇帝授封鴻臚少卿,時年七歲。這種推斷顯然把鳳迦異的年齡推少了。忽視了與史籍《白古通淺述》所記載任唐鴻臚寺卿“駙馬”和史籍《南詔野史》所記載“妻以宗室女”二事而極不相稱。問題是對《南詔德化碑》載述的這段文字理解有錯。

“長男鳳迦異,時年十歲,以天寶入朝,授鴻臚少卿,因冊襲次又加授上卿,兼陽瓜州刺史,都知兵馬大將。”説的是鳳迦異在唐天寶元年入朝為“時年十歲”。這裏表達的是“因冊襲次”的原委,而不是唐天寶七年加授上卿等官職時的年齡,與前邊的“唐天寶七載先王即世。皇上念功旌孝,悼往撫存,遣中使黎敬義持節冊襲雲南王。”是兩件事的概念。不能將“長男鳳迦異時年十歲,以唐天寶入朝授鴻臚少卿”之事相混。因此,唐天寶元年鳳迦異入朝是十歲,前推其生年為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

閣邏鳳生年為唐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閣邏鳳二十一歲上得長男鳳迦異。這樣,史籍《南詔野史》説的天寶五載(公元746年),皮邏閣遣鳳迦異入唐,此時鳳迦異十五歲,其任務主要完成與唐王朝締結姻親關係。

鳳迦異在唐天寶十年“入質”,唐天寶五載十五歲授封並締結姻親。唐天寶七載(公元748年)鳳迦異十七歲,冊襲為閣邏鳳的王位繼承人。其後在唐天寶戰爭中的四件歷史活動為:唐天寶十載(公元751年)參戰擊敗鮮于仲通時二十歲;唐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被吐蕃授都知兵馬大將時二十一歲;受遣駐軍瀘水時二十六歲;受命於昆川(昆明)置拓東城建立南詔“東京”,被命為南詔副王是三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