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氏的起源始祖:褚氏人物事蹟

  講述歷史上褚氏的人物事蹟 。《百家姓》由來已久,是一篇關於中文姓氏的文章。與《三字經》、《千字文》並稱“三百千”。其中排名11的褚姓,以官名為氏。褚姓還有另一種比較簡單的説法,那就是以居地之地名為姓。據《姓氏尋源》載,古代有一個叫褚的地方,當地居民就以褚為姓。
褚氏的起源始祖:褚氏人物事蹟
  褚師是褚氏的起源始祖,褚師的兒子肥即褚肥,就是褚氏第二代。

  自褚肥以後至西漢大約五百年時間,其間褚氏的世系情況,因缺乏歷史資料不敢妄論。

  西漢初期,漢高祖劉邦為鞏固新建立的漢王朝,大封劉姓王,其中封兒子劉恢為樑王(《中國通史》第二冊44頁)。《漢書》又記載漢文帝劉恆(公元前179年至公元前157年在位)的二兒子劉武、四兒子劉揖於漢文帝二年二月被封為樑國國王,劉武為樑孝王,劉揖為樑懷王。那時漢文帝二十四歲,他的兩個兒子也只能是四五歲的幼童,雖説被封為樑王,但國內的軍政大權實際掌握在丞相手中(大多封國都如此)。那時樑國國內總人口106752人,38709户,(户數與人數矛盾,有誤),所轄有碭、甾、蒙、杼秋、已氏、虞、下邑、睢陽八縣。地處今徐州市西和西南。

  大約在公元前150年前後,褚大(音代dai)被任命為樑國丞相。褚大他自幼好學,文武兼備,尤其受業於董仲舒,深精《公羊春秋》經史兵學,他被任用為樑相,以超眾的才能治理樑國。但是,由於漢朝廷與樑王都具有極度腐敗的本質,他們相互傾履,殺戮,漢室驅逐漢官,樑國發生了多次動亂。褚大可能出於自潔自保的目的,不再任樑相,也不再回原籍居住,來到了遠離樑國的嶧縣(今棗莊市南嶧城區)安居,成為了嶧縣最早的褚姓人。《嶧縣誌》漢代鄉賢卷中記載: “褚大,蘭陵人,與東平贏公、廣川殷仲温、呂步舒,同受《公羊春秋》於董種舒,官至樑相”。因嶧地在漢時曾屬蘭陵郡,故稱蘭陵人。光鏌祖説:“予族隸籍於嶧最久,自漢亦為嶧人”,就是指的褚大。褚大的後裔在嶧縣地區繁衍生息,成了蘭陵褚氏的先祖。

  褚少孫,大約出生在公元前一世紀七十年代西漢後期。是位了不起的大學問家,他飽學經書史籍,廣採百家,尤其精通經學、史學,文學造詣很高,他是西漢後期出名的大博士。他用幾十年的時間研究司馬遷的《史記》,收集了諸多資料,補撰史書,彌補了《史記》漏載的史事,又記載了從漢武帝(前140年--前87年在位)至漢成帝(前32年一一前7年在位)間的歷史。褚少孫的史學成就歷史地位很高,因此,其後的文人史官都尊稱他為褚先生,而不直呼其名。南常褚氏家祠裏有對聯“漢儒林續補史篇”,即指褚少孫事蹟。

  褚少孫的後裔有個叫褚重的,是東漢前期人,他開始遷居到陽翟。

  褚重的後裔有個叫褚招的,家居河南陽翟,出生在公元后160年前後,是東漢漢桓帝、漢靈帝、漢獻帝時代人。褚招很有軍事才能,任漢安東將軍、揚州都督,封關內侯。

  自褚招以後至唐朝,褚姓人物顯赫,事蹟輝煌,在《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南史》、《北史》、《隋書》、《舊唐書》、《新唐書》中記載的很詳細。略述如下:

  褚招的孫子叫褚磐,字武良,生在220年東漢末期。其家貧,但自幼勤學,十分有氣度,有局量,善於用巧妙的方法化解矛盾。當地縣吏有難事總請他出面斡旋,有時候縣令大發雷霆,經他一説,縣吏就順從了他的意見,有時候縣吏辦案用刑,他就出面勸止,那些被免了刑罰的人,對他十分感激。他經歷了三國時期,到了西晉初武帝(265--290年在位)時,他已經五十歲了,他的好朋友晉鎮南將軍羊祜向晉武帝推薦了他,逐漸升任官至安東將軍。後來晉朝國內混亂,他一家就從河南陽翟遷居到江南丹陽,從此,褚氏走向了顯赫。他生有五個兒子:褚頒頠(音委wei)、褚説、褚洽、褚裕、褚祥。

  褚頠自幼天資聰敏,很有名氣,但早卒。褚頠的兒子叫褚燹(音煞sha)。

  褚燹,字謀遠,生於西晉武帝泰始十年(274年),卒於東晉成帝鹹康七年341年),享年67歲。據《晉書》(唐太宗御撰)卷七十七褚燹傳記載:褚燹以極優秀才藝襲關內侯,補冠軍參軍。當時晉國內混亂,他審時度勢,預知國將有難,就棄官不做,周遊了各地,率數千家將攻殺胡虜。314年覆被任命為豫州司馬,散騎郎轉任太子中庶子,奮威將軍,淮南內史。323年東晉明帝任他為屯騎校尉,升任太子左衞。成帝初時任左衞將軍,侍中典。當時晉國大亂,叛軍攻入都城,朝廷的軍隊敗退,只有他奮身保護皇上,抱着晉成帝登上太極殿前殿,吒退敵兵,才保住成帝性命。因功被封為長平縣伯,升丹陽尹。他又修復宮殿,召集失散羣臣,實行惠政,又被升任五兵尚書,加奉車都尉。再升尚書右僕射轉左僕射(宰相)、加散騎常侍、護衞將軍常侍。341年卒,追贈為衞將軍。諡號曰穆。他的兒子名叫褚希,官至豫章太守。

  褚智第三個兒子叫褚洽,在西晉時任武昌太守。褚洽生了兩個兒子,長子褚鄉,任征討大都督,次子褚裒(音剖pou),特別顯赫。

  褚裒,字季野,生於西晉惠帝永寧二年(302年),卒於東晉穆帝永和五年(349年)。《晉書》卷九十三有褚裒傳,説褚裒很小的時候就有十分顯貴的氣度,桓彝一見面就説:褚裒有皮裏春秋,所以現有成語“皮裏春秋”即出自褚裒的典故。謝安見了褚裒説:不用聽褚裒説話,就知道他四時之氣全備也。因此謝安對褚裒特別敬重。褚裒初時任吳王文學,接着任參軍,以功勞封都鄉亭侯,又接着升遷司徒從事、黃門侍郎、豫章太守。到了東晉康帝司馬嶽即位(343年)時被拜為侍中,升任尚書、衞將軍領中書令。這時他的女兒已被封為皇后,褚裒認為在朝任職不方便,為避嫌再三要求外任,隨任左將軍,兗州刺史,都督兗州、徐州、琅邪(音牙ya)諸軍事,節鎮金城又領琅邪內史。後來又進封為徵北大將軍,率兵北伐胡虜,收復失地,深得民心。有徵戰時褚裒總身先士卒,衝鋒在前,有失誤時也總是先檢討自己,不亂推卸責任,眾將佩服。褚裒平時特別清廉,曾經有位大官私下送禮試探,被褚裒斥責。褚裒一生憂國憂民,終因未能全部收復北方失地而悔恨不已,積勞成疾,47歲病死,朝廷追贈侍中太傅,諡曰元穆。褚裒生二子一女,長子褚歆(音新xin),以才學盛名,任散騎常侍、祕書監。次子褚熙,不仕。女兒為康獻皇后。

  康獻褚皇后,生於東晉初晉元帝永昌二年(323年),崩於東晉後期晉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年),享年61歲。康獻皇后自幼聰慧,很有器識,知書達理,貌美性柔,她以名門宦家之女嫁給琅邪王司馬嶽,為王妃。342年6月,22歲的晉成帝司馬衍病死了,21歲的弟弟司馬嶽繼承帝位,帝號晉康帝,同年12月,褚王妃被冊立為皇后,這時褚皇后年僅19歲。344年,晉康帝司馬嶽又病死了,只有個2歲的兒子司馬聃,這樣就只好由司馬聃為皇帝,是為晉穆帝,晉穆帝就封他母親褚皇后為康獻皇太后。2歲的孩子怎麼能治理朝政呢,於是有人提議讓他的外祖父褚裒來當政,褚裒當然不會接受,就只好由他母親褚皇太后抱着這個孩子當皇帝,一切權力由皇太后行使,史稱褚皇太后第一次臨朝攝政。褚太后恭謙有禮,日夜勤勞,善待羣臣,選賢任能,極力平叛五胡,保持國家穩定,雖臨朝不專權,雖攝政無野心。362年,這個19歲的晉穆帝死了,晉哀帝司馬丕即位,這個年輕無知的皇帝無法理政,褚太后第二次臨朝稱制。到了晉簡文帝時,尊褚皇太后為崇德皇太后,褚太后再次臨朝稱制,親自處理軍國大事。373年,晉孝武帝即位,這個皇帝也年幼,褚太后只得第四次臨朝稱制,收拾混亂局面。384年,褚太后崩。自344年至384年,其間四次臨朝,凡在位四十年。當時正值東晉朝廷衰微、外敵入侵、地方割據、王室衝突、五胡亂華、十六國迭起的時期,但是經過褚太后的治理,動亂和戰爭總是局部的,短期的,破壞性並不大,整體上社會較安定,經濟和文化得到了發展。

  褚爽,字弘茂,小字期生,他的祖父是褚裒,父親是褚歆。褚爽少年時勤學有志,賢有盛名,謝安特別器重他,經常對別人説:“若期生不佳,我不復論士矣”。褚爽曾任義興太守,但年輕時就病故了。由於他的女兒是恭思皇后,就被追贈為金紫光祿大夫。褚爽生五子一女:褚秀之、褚粹之、褚陟之、褚裕之、褚淡之、恭思褚皇后。粹之、陟之不顯,秀之、裕之後裔繁茂。

  褚秀之,字長清,生在東晉中後期晉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卒於南北朝時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享47歲。歷任東晉琅邪王從事、中郎、黃門侍郎。宋武帝時任鎮西長史,升侍中、大司馬、右司馬、祠部尚書,任太常。褚秀之之妹為恭思皇后,但從不靠皇親謀事,雖然經歷東晉和宋朝的更替,但做官辦事十分盡心。褚秀之生四子:褚雋之、褚湛之、褚貞之、褚法顯。

  褚淡之,字仲源,父褚爽。褚秀之弟。東晉中後期至南北朝宋朝時期人,歷任車騎從事、中郎尚書、吏部郎、廷尉卿、左衞將軍、侍中、會稽太守,與晉帝、宋武帝有密。424年卒,年45歲,諡號質子。

  褚裕之,字叔度,生於東晉中後期(380年),卒於南朝宋少帝景平二年(424年),褚爽第四子。《宋書》卷五十二、《南史》卷二十八均有褚裕之列傳。初為東晉琅邪王參軍,宋武帝時任車騎參軍、中軍諮議參軍加建威將軍。盡力征討鮮卑,以軍功授廣州刺史加督都建威將軍領平越中郎將,因賄免官,但能改過。宋武帝念其宦門士家、幹才純練,十分愛慕,任命為散騎常侍、徵虜將軍、雍州刺史,義成太守。在任特別清正廉潔,不為錢財所動,深受人民擁戴。褚裕之二子,長子褚恬之,官至琅邪太守,褚恬之生子褚昭,嗣官。褚昭子褚碹,在南齊朝任官。褚裕之次子褚寂之,任着作佐郎,早卒。褚寂之子褚暖,娶宋文帝第六女真長公主,任太宰參軍,亦早卒。褚暖子褚績,太子舍人,亦娶宋帝公主為妻,褚績子叫褚球。

  褚球,字仲寶,出生於南北朝時期的宋末,卒於樑末(約470——540年)。褚球小時候既孤又貧,生計艱難,但篤志好學,才思聰敏,性直清高。成年時因家貧娶不起媳婦,時有宋建平王被誅滅時留下的一個女兒,寄養在故吏家,才得娶之為妻。初任徵虜參軍,升溧陽縣令,為官清正,克已而奉公。503年升任太子洗馬、散騎侍郎兼中書通事舍人,建康令。因母親有病而辭官事母,後又任諮議參軍、遷中書郎兼中書通事舍人,光祿卿舍人,再升御史中丞。褚球性公強無所屈撓,任御史特別稱職。又升北中郎長史,南蘭陵太守,改任通直散騎常侍領羽林監,又升太府卿,都官尚書,江夏太守,貞威將軍,光祿大夫加給事中。享年70歲。

  恭思褚皇后,諱靈媛,生於東晉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崩於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三年(436年),父親褚爽。晉恭帝司馬德文(419--420年在位,420年東晉滅亡)即位前為琅邪王,當時褚皇后為王妃,419年恭帝即位,被封為皇后。420年東晉王朝被宋武帝所滅,恭帝降宋禪位,被貶為零陵王,恭思褚皇后亦隨之貶為零陵王妃,436年崩,享年53歲。

  褚秀之的次子叫褚湛之,字休玄,生在東晉末年晉安帝義熙六年(410年),卒在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四年(460年)。褚湛之出身累以世家,自小受良好教育,文才武略上乘。開始娶宋武帝劉裕第七女始安哀公主,拜為駙馬都尉,着作佐郎,始安哀公主死,又娶宋武帝第五女吳郡宣公主為妻。褚湛之只所以能兩次尚公主,主要原因是褚湛之累以士家,名門望族的世胄,宋武帝、宋文帝特別看重他。後又任太子中庶人,司徒左長史、侍中、左衞將軍、左户尚書、丹陽尹、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中書令、尚書左僕射、封都鄉侯。460年湛之卒,諡曰敬侯。褚湛之生有二子,長子褚淵,次子褚澄,皆顯位。

  褚淵,字彥回,南朝宋、齊時代人(約440年——488年)。彥回小時候很有器量,十餘歲時,他父親褚湛之的一個門生偷了褚湛之的衣物,正被彥回撞見,彥回對那門生説:快藏起來別讓人看見。那門生羞愧得不辭而別了。他父親有一牛,特別寵愛,不慎掉到天井裏,褚湛之率左右營救,但彥回卻不屑一顧。及長,彥回娶宋文帝女南郡獻公主,拜駙馬都尉,世謂姑侄二世相繼拜駙馬。父湛之卒,所有全部家產,彥回一分不要,全都讓給弟弟褚澄,其中有兩廚子寶物,彥回的嫡母與庶母相爭,彥回也勸母親讓出,彥回僅要了詩書數千卷。彥回襲鄉侯,任尚書吏部郎。這時山陰公主悦彥迴風貌,想與私通,騙彥回人室,百般挑逗,但彥回整身而立,十日內日夜不動,山陰公主無奈地説:君真彬彬如戟也。465年,任宋吏部尚書,朝中有個人在袖中密藏一個金餅找彥回求官,那個人對彥回説:我把這金餅送給你,沒有另外任何人知道。彥回説:你想做官應憑自己的本事取得,無須藉此物,你如果非送給我不行,那麼我不得不告發你。那個人害怕,只好收金而去。彥回任侍中領尚書右衞將軍時,宋明帝朝會百官,見彥回美儀、貌善,容止、俯仰、進退皆有大風度,歎曰:“褚彥回能遲行緩步,便得宰相矣”。宋明帝病重,召彥回託孤,輔佐幼主,並任彥回為吏部尚書、衞尉卿兼尚書右僕射、中書令、衞護將軍。受顧命輔佐幼主登基,整肅吏治,發展生產。又任中書監,侍中護軍、封為侯。

  466年,母親病重,彥回回家侍母。南齊初任中書監、司空,升司徒領侍中、中書監、尚書令。彥回多才,彈奏琵琶尤得神韻。彥回先後在宋、齊兩朝六個皇帝間任官,年48歲薨,家無餘財,尚欠債數十萬錢。詔贈太宰,諡曰文簡,封官品第一。按太保王禮安葬。彥回生二子。長子褚賁(音碧bi),字蔚先,任南齊侍中領步兵校衞、左户尚書。他始終認為齊滅宋,自己不該在齊任官,晚年居家。褚賁子褚霽(音計ii),任巴東郡侯。彥回次子褚蓁(音珍zhen),字茂緒,任義興太守,改封巴東郡侯,太子詹事,度支尚書領前軍將軍,太常,499年卒,諡號穆子。褚蓁子褚向,字景政,是有名的美男子,風雅有器量,任樑朝中郎廬陵王長史。褚向子褚翔。

  褚翔,字世舉,生於南朝梁武帝天監三年(504年),卒於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初任祕書郎,升宣城王主簿。29歲時,梁武帝召集百官羣臣遊樂,讓羣臣三刻為限作詩,褚翔立成,一鳴驚四座,梁武帝當即封褚翔為宣城王文學加正王二等。又升任義興太守,在任期間善政多多,任滿時百姓請求留任,詔許之。後來任命為吏部郎,當褚翔離開義興時,全郡百姓不分老幼,泣送出境,一直追送到境外,山呼恩公。後任吏部尚書。褚翔至孝,母病時祈福動天,母卒後亦憂母而卒。

  褚澄,字彥道,是褚湛之的次子,彥回的弟弟,宋武帝第五女吳郡宣公主所生。褚澄娶宋文帝女廬江公主,拜為駙馬都尉,任吳郡太守,醫術精奇,又升左户尚書,御史中丞,侍中領右軍將軍。499年卒,追贈為金紫光祿大夫。其生女為南齊東昏皇后。

  東昏褚皇后,名諱令琚,495年納為南齊皇太子肖寶卷正妃,499年肖寶卷即位,帝號東昏帝,冊正妃為皇后。因肖寶卷與姐姐山陰公主淫亂,致使皇帝與皇后不和,皇帝便廢褚皇后為庶人,南齊王朝隨即滅亡了。

  迴文再説褚爽的孫子、褚秀之的四子褚法顯。褚法顯任鄱陽太守,生有二子,長子褚熠,次子褚炫。褚熠字彥宣,文學出眾,通經史、性耿直,愛清貧,他對伯父兄褚彥回先事宋後事齊極為不滿,誓死不在齊朝任官,雖身為國子博士但終身不仕。褚法顯次子褚炫官顯。

  褚炫,字彥緒,南朝宋末齊初時代人。少時文才卓着,任國子博士,時為文學四友之一。宋朝時任太子舍人,撫軍車騎。有次隨宋明帝狩獵,褚炫言語甚得明帝歡心,當場任命為中書侍郎、司徒右長史。遷黃門郎,驃騎長史,侍中。齊初任東陽太守、輔國將軍、冠軍長史、江夏內史、後升吏部尚書、散騎常侍領安城王師。卒年41歲,詔贈太常,諡曰貞子,褚炫一生清高,雖為官多年,而家貧如洗,無錢殯葬。褚炫生子褚雲。褚雲在齊時任曲河令,升任烏程令、延陵令、中書侍郎、御史中丞。褚雲的兒子叫褚蒙,任太子舍人。褚蒙的兒子叫褚玠。

  褚玠,字温禮,生於樑中期531年,卒於陳末隋初583年。九歲而孤,靠叔父撫養,自幼美風儀善、佔對博學、膽識過人。初任通直散騎常侍,升中書侍郎,轉任山陰縣令,勵精圖治,奮力懲處地方惡勢力,從而得罪朝中大官,被免官後以種地為生。皇太子深知他有德才,覆被啟用,遷御史中丞,為官清正,被譽為“直繩御史”。52歲卒,詔贈祕書監,皇太子親撰墓誌銘以表其德。他着有文章二百卷,皆切事理。被世人重視。其生子名叫褚亮。

  褚亮,字希明,祖籍河南陽翟,先祖自晉朝時徙江南丹陽,其家居杭州錢塘,生於南朝陳武帝永定三年(559年),經陳歷隋至唐,卒於唐太宗貞觀二十一年(647年)。褚亮幼時聰敏好學,博覽羣書無所不至,經目必記,奮力上進,廣交名賢,尤善談論。年18歲任陳朝僕射,深得陳後主愛慕,升尚書殿中侍郎。隋朝時為東宮大學士,授太常博士,黃門侍郎。唐李世民聞褚亮賢名,深加禮儀,唐初授秦王文學,李世民凡有徵戰,必讓褚亮隨之,常與褚亮交談,深受教誨。又授文學館學士,為唐初十八學士之一,任太子舍人升太子中允。貞觀元年授弘文館大學士,李世民非得褚亮形影不離。貞觀九年升散騎常侍,封陽翟縣男,拜通直散騎常侍,學士如故。貞觀十六年進爵為侯,食邑七百户,後致仕歸家,卒年88歲,詔贈太常卿,賠葬昭陵,諡曰康。褚亮生四子,長子褚遂賢襲侯,以次子褚遂良最顯,唐高宗時官至宰相。

  褚遂良,字登善,隋文帝開皇十五年(595年)生,唐高宗顯慶三年(658年)卒。褚遂良少年時與父親褚亮一起在薛舉處謀事,任通事舍人。薛舉敗後,褚遂良才歸唐,任泰州都督府參軍。褚遂良自幼博涉文史,精通經籍,多才多識,尤工隸書書法造詣甚高,名列唐初叫大書法家之一。褚遂良書法深得“二王”神韻,如“美女嬋娟,不勝羅綺”,“少則服膺虞監,長則祖述右軍”,達到瘦硬至極的地步。同時褚遂良也是書法鑑賞家、評論家。加上褚遂良性忠烈、重品德、不放蕩,深得魏徵的敬慕,魏徵專門蒐集褚遂良墨跡珍藏。唐太宗李世民也酷愛書法,他對王羲之的書法頂禮莫拜,心摹手追,千方百計搜求王羲之的墨跡,據説曾派肖翼到釋辨才處騙取王書《蘭亭序》,觀賞了一生還覺得不夠,下令作為他的殉葬品。虞世南、歐陽詢死後,唐太宗因怕再沒有人能與他論書、賞書而懊惱不已。

  正在這時,魏徵向唐太宗推薦了褚遂良,褚遂良的特點正合李世民的口味,喜不勝喜,對褚遂良大加讚賞,授褚遂良任祕書郎,升起居郎。褚遂良對唐太宗的一切行止均如實記錄,成為唐太宗的密友。641年,唐太宗要出遊洛陽、到泰山封禪,經褚遂良勸止,太宗採納了褚遂良的建議,任褚遂良為諫議大夫兼起居事。有次太宗問羣臣:當今何事最急,羣臣各述已見,都不趁太宗心意,褚遂良説當今急事莫過冊立太子,一語中的,太宗甚喜。太宗有意想用珍物,褚遂良講述了驕奢誤國、勞民傷財的道理,太宗説,唯有褚遂良心裏想着國家。太宗年老時,常為繼承人的事犯愁,徵求褚遂良的意見,遂良陳説了一番利害,太宗感動地哭着稱是,升褚遂良為太子賓客。為了安定吐蕃,朝議使文成公主下嫁,太宗搖擺不定,經褚遂良極力勸説,才促成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實現了唐與吐蕃的長期和好。升任褚遂良黃門侍郎,參預朝政。太宗期間,褚遂良就國家大事諫奏數十次,大多被太宗採納,加官為光祿大夫。又升任檢校大理卿。

  太宗二十一年,褚遂良葬父後,官復原職,又拜中書令。649年唐太宗病重,召褚遂良、長孫無忌二人入宮託孤,太宗説:“卿等忠烈,備在朕心,昔漢武寄霍光,劉備託諸葛,朕之後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須盡誠輔佐,永保宗社”。又牽太子李治的手説:“無忌、遂良在,國家之事汝無憂矣”。説罷乃命遂良起草託孤詔書。太宗死高宗李治即位。賜褚遂良爵,為江南縣公,進封郡公,後任同州刺史。652年正月,拜褚遂良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監修國史,加光祿大夫兼太子賓客。653年9月,拜尚書右僕射(宰相)。655年,高宗欲廢王皇后改立武昭儀為皇后(武則天於636年14歲入宮,為唐太宗幼妾,太宗死武為感業寺比丘尼,654年被高宗取入宮中為昭儀)。召褚遂良、太尉長孫無忌、司空李勤、于志寧人宮商議,褚遂良大義凜然,説:王皇后無過錯,武昭儀已身事太宗,不可行廢立之事。高宗不聽,褚遂良苦諫再四,無奈致笏板於高宗面前,説“還陛下此笏”,接着解下自己的官帽頭巾,不住叩頭,血流滿面,高宗大怒,武則天也從幄後大呼:何不擊捕此獠,喝令左右追打。無忌説:褚遂良受先帝顧命,不得加刑。

  高宗及武則天免除了褚遂良的宰相官職,貶為潭州(今湖南長沙)都督。顯慶二年(657年),又貶桂州(今廣西桂林),接着再貶愛州(今越南國清化市)刺史。褚遂良含冤受曲,仍憂國憂民,依然上書朝廷,以明事理。658年,褚遂良憂忿而死,享年63歲。660年,許敬宗又向武則天進饞言,誣陷長孫無忌謀逆,是受褚遂良煽動。武則天下令免去褚遂良一切封爵,將其兩個兒子褚彥甫、褚彥沖流放愛州,追殺二子,又將所有家人遣送原籍河南陽翟。705年,武則天死,唐中宗李顯即位,給褚遂良平反昭雪,恢復官爵。790年前後,唐德宗李適追封褚遂良為太尉。830年前後,唐文宗李昂派人找到褚遂良的五世孫褚虔,下旨任為臨汝尉、安南觀察使,表彰褚遂良以及二男一孫的功績。868年,以太尉制改葬褚遂良於陽翟。褚遂良曾孫褚瓔(音球qiu),為監察御史,北伐突厥,升禮部員外郎。

  從以上説來,褚姓從公元前褚師開始,經褚大、褚少孫等到東漢末年褚招,前後約計750年。再從褚招到褚謬,其間共計20世,約計720年,歷經東漢、三國、西東晉、宋、齊、樑、陳、北朝、隋、唐十數個朝代。我們的褚氏先賢不論或官或民、或富或貧,他們在那昏濁、動亂無常的封建社會裏,立志鐵石,苦讀經史,勤奮好學,詩書起家,敢為人先,審時度勢,有膽有識,精忠報國。有的清貧飄逸,有的勤苦奮起,有的居官效民,有的仗義疏財,有的忠烈不屈,有的富貴不淫,有的忠孝兩全,有的清廉自重,手中權霸王綱,身負託孤重任,為國為民效命,創立了千古業績,永着史冊。既使三位皇后,數十位公侯將相,也是苦中得來。正是由於他們自己的立志奮起,知難而進,勤學苦讀,奮鬥不息,才使得褚氏家族接履於雲霄之上,昌明隆盛之極。《南史》卷二十八評褚氏説:“論曰,褚氏自至江左人焉,不墜彥回,以此世資時,譽早集,及於逢迎興運,謗議沸騰,既以人望見推,亦以人望而責也。熘貞勁之性,炫廉勝之風,求及古人,亦何以加此?玠公平諒直,文武兼資,可謂世業無隕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