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姓氏和炎黃或許是沒有關係的存在

現代人命名沒有古代人那麼講究,還要有姓、名、字號四項,現在命名只需姓加上名,一般是兩字或者三字組成的。本期的中國姓氏就一起來看看漢族的姓氏和炎黃有關係嗎?一起看看下文吧。

漢族姓氏和炎黃或許是沒有關係的存在

炎黃是指炎帝神農氏和黃帝有熊氏,代表中華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黃帝的後代。指中華民族的後代。大量的神話傳説故事中,本領最大、發明最多的人是黃帝。傳説他發明了車、船、鍋、鏡子,製造了弩。又傳説黃帝讓倉頡創造文字,伶倫製作樂律,大撓制定甲子,岐伯寫了醫書。

但是漢族之姓則都出於黃帝,炎帝之後,故又稱炎黃子孫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所以中國的許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為區分氏族的特定標誌符號,如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

傳説黃帝住姬水之濱,以姬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賜姓為姒。此外,部落首領之子亦可得姓。黃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屬二姓。祝融之後,為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八姓,史稱祝融八姓。

隨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母系氏族制度過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漸被階級社會制度所替代,賜土以命氏的治理國家的方法、手段便產生了。氏的出現是人類歷史的腳步在邁進階級社會。姓和氏,是人類進步的兩個階段,是文明的產物。夏、商時期,貴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為氏,意思相當於家或族。夏王室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為己姓,己姓中有蘇、顧、温、董、豢龍等氏。商王室為子姓,另有霸主大彭、豕韋為彭姓。商代還有條氏、徐氏、蕭氏等十三個氏。周代是中國姓氏大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姓氏制度見於記載者較多。周王為姬姓,周王所封建的各諸侯國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異姓的區別。到東周春秋時,可考的有姬、姒、子、風、嬴、己、任、祁、芊、曹、董、姜、偃、歸、曼、熊、隗、漆、允等二十二姓。

雖然周代貴族有姓,但只有女子才稱姓,未婚女子如齊姜、宋子,齊、宋為國名,姜、子為姓。已出嫁女子,如江芊、欒祁,江、欒為夫家國、氏名,芊、祁為女子本人的姓。當時有同姓不婚的習俗,故稱貴族女子的姓以示與夫家之姓有所區別。周代實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別。一個氏的建立表示一個小宗從大宗(氏)分裂出來,另立門户。建立侯國要經周王認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許,稱之為“胙之土而命之氏”。

歸納起來,姓氏的起源有十二種:

1.以氏為姓:姬、姜、姒

2.以國名為姓:程、房、杜、羅

3.以邑名為姓氏:蘇

4.以鄉、亭之名為氏:裴、陸、郝

5.以先人的字或名為氏:林、刁、皇甫

6.以居住地為姓(多為複姓):東郭、西門、上官

7.以次第為氏:孟孫、叔孫、季孫

8.以官名為氏:司馬、司徒、司空

9.以技藝為氏:巫、卜、屠

10.古代少數民族融合漢族帶來的姓:慕容、宇文、呼延

11.以諡號為氏:胡、戴、莊、康

12.因賜姓、避諱而改姓:漢文帝名恆,恆氏改為常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