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姓的來源 屬於以先祖排行稱謂為氏

解讀百家姓季姓。追溯季姓的來源,屬於以先祖排行稱謂為氏。季姓是一箇中文姓氏,關於季姓的來源有七個説法。在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六位的姓氏,人口約二百零八萬餘,佔中國人口的0.13%。

季姓的來源 屬於以先祖排行稱謂為氏

季姓起源

來源一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吳國公族季札,屬於以先祖排行稱謂為氏。姬季札,是春秋時期吳國公族,為吳王姬壽夢的四兒子,姬諸樊(後襲王位)之弟,受封於延陵(今江蘇常州)、州來(今安徽鳳台)兩地,史稱為“延陵季子”、“延州來季子”。季札賢明博學,曾多次推讓王位。他曾北遊齊、鄭、晉等諸侯國,並觀樂於魯國,在評論盛衰大勢時,頗中時要,以有遠見而着稱。因為季札遠見卓識,賢明仁德,後世子孫以其排行次第為姓氏,以別他族,稱季氏,世代相傳至今。

季氏族人多尊季札為季氏的得姓始祖,稱季氏正宗。

來源二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季友,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時期,魯莊公姬同的小弟弟姬季友最終平定了慶父之亂,其後裔子孫以他的字命氏,稱為季孫氏,世代在魯國執政。姬季友的孫子季孫行父在執政時期,舉賢任能,分財濟貧,受到國人愛戴,諡號季文子。季孫氏後來簡稱季氏。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三代連續執掌魯國國政,當時幾代魯君都昏庸無能,以致出現了魯國人只知道有季氏,而不知道還有君主的情況。

在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三代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字號為姓氏者,稱季氏,世代相傳至今。

來源三

源於羋姓,出自上古顓頊帝的後代季連,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史籍《史記·楚世家》中記載:“顓頊帝裔孫有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六曰季連,羋姓,楚之後也。季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後中微,或在中國,或在蠻夷,弗能記其氏。”而在典籍《國語·鄭語》中,則稱祝融之後有八姓:“己、董、彭、禿、妘、曹、斟、羋。融之興者,其在羋姓乎?蠻羋蠻矣,唯荊實有昭德,若周衰,其必興也。”明確指出是羋姓季連部從蠻俗,建立了荊國。楚之先祖從帝嚳起,均居火正稱祝融,至夏王朝時其為重要的成員或盟國。後商湯興起,起而代夏,楚之先祖在此夏、商交替之際分崩離析,出現了祝融六姓或八姓的四處流落的局面。羋姓季連部,就在這一背景下離開故地新鄭一帶,輾轉至丹淅、荊山和漢水流域一帶。根據考古學界的發掘和研究證明,原江漢地區新石器時代序列文化,在夏、商之際發生過極大的動盪,主要表現在陶器製作上,突然大大增加了黃河流域的影響,説明此時有一支來自黃河中游的力量,通過南陽盆地,沿着隨棗走廊,直抵長江北岸。這一論證與有關文獻的記載是相吻合的,説明北來之羋姓季連部與原來荊楚地區先民相融合,終於形成號稱“荊楚”、“楚蠻”的民族,這就是後來對一統中國和中華文化作出重大貢獻的楚族。楚族出自黃帝或顓頊之後,是指族源而言,楚族之直系祖先則是季連,這在陸終之前是不見記載的。

在季連發後裔子孫中,有以其排行次第為姓氏者,稱季氏,也有複姓季連氏者,後也省文簡化為單姓,稱季姓、連姓。

來源四

源於生序,出自兄弟排行,屬於。以先祖排行稱謂為氏。據史籍《呂氏春秋》記載,古代兄弟排行順序為“伯、仲、叔、季”,例如上述第一個淵源中的春秋時期吳國公子札,就行四,世人皆稱其為季札,後世子孫以其排行順序為氏。當然,古代人類生存條件不好,能存活的孩子不多,而且女孩不列齒序,因此最小的男孩子也通稱“季子”。

春秋時期齊國的公族、戰國時期魏國的公族中,皆有季氏,皆屬於此類姓氏之源。

來源五

源於唐朝時期西趙渠帥季氏,屬於改姓。史書記載:“唐朝時期,西趙渠帥有季氏。”趙渠,就是古趙煚渠,位置在冀州,指的是山陝間的黃河以東、晉豫間的黃河以北,包括了現在的山西南部,河南東北部,和河北西南角、和山東最西的一部分。這裏囊括了華夏族形成過程中所主要活動的地方。趙渠,出自趙煚之名。趙煚為南北朝末期着名的大孝子,甘肅天水人,字賢通。在他十四歲的時候,當時有人盜伐他父親墓地的樹木,趙煚對這個盜樹的人,痛哭流涕,把他執送於官而法辦之。事聞於西魏政權的右僕射周惠達,遂召見趙煚,趙煚長揖不拜,涕泗交流,悲不自勝,周惠達為之酸鼻歎息者良久。當時西魏政權由宇文泰執政,聞其名,任命趙煚為相府參軍事,趙煚自此始為政府官員。隋朝時期,出任冀州刺史的趙煚為減輕和消除廣袤田地中的鹽鹼對農作物的不利影響,特組織設計並修建了數條泄鹼渠道,其中的主幹渠道被後人稱為趙煚渠。

趙煚渠即歷代所稱的鹽海子、鹽河。到了唐朝貞觀十一年,冀州刺史李興也曾利用趙煚渠之水灌溉農田。管理趙煚渠的官吏就稱作趙渠帥,其中即有季氏官吏,其後裔子孫皆稱季氏,被認為今河北季姓的重要一支。

來源六

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明、清時期蒙古諸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1)蒙古族博爾濟氏,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孛兒只斤氏後裔,世居東城。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BorgiHala。蒙古族博爾濟氏在明朝中葉即多有稱漢姓為季氏、邊氏、李氏者,滿族博爾濟氏在清朝中葉以後亦多冠漢姓為季姓、邊姓、李姓等。

(2)蒙古族濟魯特氏,世居察哈爾、科爾沁。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Gilut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季氏。

(3)蒙古族扎拉爾氏,亦稱扎喇亦爾氏,源出元朝時期蒙古扎剌赤兒部,以部為氏,乃蒙古汗過開過功勛扎剌赤兒·木華黎的後裔,世居烏魯特、察哈爾等地。後有滿族、達斡爾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Jalar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季姓、趙姓等。

來源七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中國土家族、東鄉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季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氏,世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