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淺説:江陰顧氏自古人才輩出

解讀百家姓顧姓。江陰顧氏自古以來,人才輩,其中不乏忠義之士。顧氏,主要發源於浙江省境的會稽地區,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89位,屬於大姓系列現今人口約283萬餘,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17%左右。

姓氏文化淺説:江陰顧氏自古人才輩出

顧姓文化之江陰顧氏

顧氏在江陰不算大族,在江陰總人口中所佔比例不大,散居於江陰城鄉。其中較為集中的是聚居在月城黃橋的“懷源堂”顧氏,淵源流長。據新修“懷源堂”顧氏宗譜(見圖)稱:顧氏先祖源出軒轅大禹之後,于越王勾踐之苗裔。史載夏帝少康庶子無餘為顧餘候,祀禹紹興會稽山並建越國,後世遂以爵為姓。至秦末勾踐七世孫搖佐諸侯滅羽有功,受封東海王於會稽(今蘇州),子期視襲無餘爵,後裔散居吳中各地。

黃橋顧氏系出南朝梁、陳野王一脈。野王字希馮,東吳名相雍十四世孫。官至光祿寺卿,掌皇室酒醴膳饈諸事。卒後贈祕書監右衞將軍,文字訓詁大家。野王世居蘇州吳縣光福山。共生五子,俱封侯,分支自銅坑而散居崑山、無錫、宜興各地。月城黃橋懷遠堂支顧氏為野王次子鴻南公暨五子允南公之後。閲八百年,鱗次相承,代代相傳,為江南鼎族。

至元末二十二世懷遠將軍若華,其子孟容在抵禦倭寇時殉難,夫人攜第三子自太倉北郭花步裏遷居江陰月城黃橋,為黃橋始遷祖。其長子天佐、三子天蔭徙居行船埠頭,次子天佑世居黃橋。天佐生五子,今黃橋顧氏均出其後。

江陰顧氏自古以來,人才輩出,《江陰縣誌》有傳者十數人。明早期人物顧琳,字汝玉,少年時即攻讀,善作文章。其父伯常舉鄉試,顧琳幼年時父親在抗擊倭寇時遇難。正統庚申年間,其以貢仕南大理寺副,疑獄盈案,片言立決,不徇權璫,頗有政績,且清政廉潔,由薛文薦為左寺正。

有一個名叫徐玉的人為內臣所誣,收監待斬,顧琳再三核對,據理力爭,為其辯駁,最後無罪釋放,其父帶重金上門感謝,被他拒絕。後來顧琳終被權奸所害,坐牢數年,在獄中一邊勤讀,一邊奏議不輟,南台蕭惟禎、馬文昇亦為其抗辨,後終於官復原職,但他已心恢意冷,無心做官。便請求辭官家居,閉門讀書,不問世事,平日以芒鞋布衣出沒於溪谷之間。其以“三徑黃花隨意玩,半竿紅日放心眠”自慰。後人評價他“操行孤騫正言不詭,近代人物宜首屈指”。

明萬曆進士顧言,字尚實,也是一位為百姓着想的好官。先是為浙江慈溪縣令,後又改治紹興,任職期間千方百計免除民累,開湖興修水利,以興民利。他以刑部侍郎出任汝州太守時,恰遇大旱,他説“老百姓的命重於官”。於是他一方面向天祈雨,另一方面不等聖旨下來便開倉賑濟,救活災民數以萬計,後又恢復當地書院,興修水利,捉拿盜賊魁首,懲處騙財害命的巫媪,人民安居樂業。老百姓為感念他的功績,專為其建造生祠供奉。由於顧言政績顯着,以職方郎中為浙江按察使司副使,不久有四川參政之命,在赴任時卒於金華道中。當地老百姓聞知悲痛欲絕,把他祀於名宦祠中,常年祭奠。

顧氏也不乏忠義之士,顧大本、顧叔薦便是其中之一。清順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強行推行剃頭令,百姓不從,江陰新任縣令方亨發出佈告説“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江陰百姓對此十分氣憤,秀才許用在文廟召集羣儒倡議抗清守城,得到百姓的擁護。羣眾推原任典史閆應元、新任典史陳明遇和教諭馮厚敦三公為首領,組成指揮領導小組,指揮部設在文廟的明倫堂,堅守孤城八十一天,抵禦清兵十數萬人。城破清兵屠城三天,江陰城中百姓無一投降。身為江陰營把總的顧叔薦率兵士奮力守城,奮勇作戰,直到戰死。更有年已八十多歲的顧大本,字南宇,從小為人樸直憨厚。城池失後被清兵抓住捆綁起來,見其年高不想殺他,顧大本視死如歸,呼天指日大罵清兵,寧死不屈,以求一死,被惱羞成怒的清兵殺害。

江陰中醫藥事業發達,源遠流長,名醫輩出,明代夏叔度、顧儒就名播一方。顧儒字成憲,以子言貴而受封贈。其年少時由於服侍病中的父親而自學成才,學會了醫道。他不以高貴身份自居,熱心為鄉親們治病,不管寒暑風雨,路途遠近,只要有人求治便立即身着布袍徒步上門診治,而人們也早就忘了他封大夫的身份,有病必求於他。顧儒不僅醫術高明,他的三指切脈法尤為神奇,且醫德高尚,凡遇到貧困的病人他不僅免去醫療費,還向病家贈藥,羣眾無不感激,稱他為“慈惠先生”。顧儒壽八十六歲而卒,着有簡明醫要五卷傳世。

江陰顧氏普通百姓中有名氣者,要數明代崇禎年間的顧行了。其地位卑微,是馬鎮南暢岐徐家的一名家奴,但由於他陪同徐霞客西南之行,通篇《徐霞客遊記》裏便隨處可以看到他的大名。他陪徐霞客一路西行,跋山涉水,還經常絕糧。曾三次遇盜,同行的靜聞和尚遇盜受傷後死在廣西南寧。離家三年多,艱苦程度自不待言,更使他無法忍受的是思念家人之苦,他多次勸徐霞客早日返家,但徐霞客決心完成考察江源的任務,毫無返家之意。

到了雲南雞足山,顧行終於忍受不住艱苦且生死未卜的生活,背叛主人徐霞客且帶走了僅剩的銀量,千辛萬苦返回家鄉。後人指責顧行的不義,但也有很多人和當年徐霞客一樣理解他的行為實屬無奈,而且如果當年他不回來那今天我們讀到的《徐霞客遊記》很可能會有許多缺陷。因為據説季會明在整理徐霞客的日記時,曾對一些疑難問題向顧行求證,從這一點來説顧行無疑是有貢獻的。

當代的江陰顧氏有作為的人很多,比如生活海外的顧鐵華先生,是着名的崑曲票友,一生致力於崑曲的振興。自小離開老家長涇已幾十年,拳拳愛國、愛鄉之心使他在七十多歲時決心回報鄉梓,經常捐資捐物支持鄉里文化社會事業建設。他不僅將父親留下的一幢小洋樓捐給鎮裏辦圖書館,親自起名曰“廉珉軒”,還捐資500萬元建造江陰老年活動中心,其精神令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