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簡介 清代着名醫學科普及啟蒙派的代表人物

解讀百家姓汪姓名人。汪昂簡介,是清代着名醫學科普及啟蒙派的代表人物。汪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上名列第五十六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五百二十九萬兩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33%左右。

汪昂簡介 清代着名醫學科普及啟蒙派的代表人物

汪姓名人:汪昂

汪昂(1615-1694年),字訒庵,初名恆,安徽休寧縣城西門人,曾中秀才,因家庭貧寒,遂棄舉子業,立志學醫。他苦攻古代醫着,結合臨牀實踐,經過30年的探索研究。編着有《素問靈樞類纂約注》、《醫方集解》、《本草備要》、《湯頭歌決》等。

個人簡介

汪昂(1615-1695年),字仞庵,明末清初安徽休寧西門人氏。汪昂自幼苦讀經書,“經史百家,靡不殫究”,是縣裏的秀才。明朝末年,汪昂寄籍浙江麗水,期間曾多次參加科舉考試,欲走仕途,但每每名落孫山。

明朝滅亡後,隨着汪昂年齡以及閲歷的增長,他越來越看清科舉考場的腐敗,開始厭惡科舉制度,又由於明亡而有感於國家民族的興衰,於是,在清朝順治初年,毅然棄儒學醫,篤志方書,並以其畢生的精力從事醫學理論研究和着書立説,從而着有大量醫學科學普及書籍,盛行於世,成為一代新安醫學名家。

主要貢獻

汪昂診病,注重臨牀。其一重脈證,二注藥性。汪氏以為:醫學之要,莫先於切脈,脈候不真,則虛實莫辨,攻補妄施,鮮不夭人壽命者。其次則當明藥性,如病在某經當用某藥,或有因此經而旁達他經者(《本草備要》自序)。

在長年的行醫過程中,汪昂發現“古今方(醫)書,至為繁夥”,而為醫方註釋之書卻很少。自陳無擇首創張仲景《傷寒論》註釋後,“歷年數日,竟未有繼踵而釋方書者”。給初涉醫門者帶來了很多的困難,醫方難以掌握。於是,汪昂便廣搜博採,網羅羣書,精窮奧藴,於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汪昂68歲時寫成《醫方集解》。

《醫方集解》全書六卷,分21門,共收入正方370餘方,附方490餘方。此書博採古書,既吸收了宋代陳無擇解釋仲景之書以及明代新安醫家吳昆《醫方考》等書之優點,又結合了自己長期的臨牀實踐,先解釋受病之由,次説明用藥之意,分別宜忌,唯求義明。《醫方集解》刊行之後,迅速流行全國,1935年被曹炳章先生編入《中國醫學大成》,1959~197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曾先後七次刊印發行,全國中醫高校將其列為參考教材,1999年國家中醫藥出版社再次將汪昂醫學全書編入《明清名醫全書大成》,並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首發式。

人生經歷

汪昂棄儒攻醫,時年三十有餘,可謂大器晚成。其拋棄仕途,改而學藝,認為“諸藝之中,醫為尤重”,於是乎獨專醫學。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身居避遠山區,全靠自身勤奮,博覽羣書,刻苦鑽研,而終成一代名家。

人物評價

汪昂一生診務繁宂,然其着書立説至老不倦。他着書立足於基礎,着眼於普及,並講究實用,文字流暢,通俗易懂。汪昂一生着作豐碩,除《醫方集解》、《本草備要》,尚着有《素問靈樞類纂約注》、《湯頭歌訣》、《經絡歌訣》、《痘科寶鏡全書》、《本草易讀》等書。這些着作與前人相比“皆另為體載,別開經路,以前賢為競之旨,啟後人便易之門”。

《中國醫學史》稱汪昂“其書淺顯易明,近人多宗之”,乃為我國清代着名醫學科普及啟蒙派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