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冥王星為什麼不是行星

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常常把太陽系的行星定義為,有九大行星,但是在近來新的行星定義中,已經將冥王星踢出了行星的範疇。那麼在這之前人們為什麼沒發現冥王星列入了行星的行列?又是什麼時候開始將冥王星排除在行星的行列的呢?冥王星為什麼不是行星了?帶着這些疑問,下面我們就趕緊一起來探個究竟吧!

解惑:冥王星為什麼不是行星

解惑:冥王星為什麼不是行星

什麼是行星?行星的定義
  行星(A planet)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着恆星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恆星的自轉方向相同。一般來説行星需具有一定質量,行星的質量要足夠的大且近似於圓球狀,自身不能像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
  傳統的行星定義: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着恆星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恆星的自轉方向相同。一般來説行星需具有一定質量,行星的質量要足夠的大(相對於月球)且近似於圓球狀,自身不能像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2007年5月,麻省理工學院一組太空科學研究隊發現了已知最熱的行星(攝氏2040度)

新定義:
  如何定義行星這一概念在天文學上一直是個備受爭議的問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2006年8月24日通過了“行星”的新定義,這一定義包括以下三點:
  1、必須是圍繞恆星運轉的天體;
  2、質量必須足夠大,來克服固體應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近於球體);
  3、必須清除軌道附近區域,公轉軌道範圍內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體。
  一般來説,行星的直徑必須在800公里以上,質量必須在50億億噸以上。
  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分別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排除了原來的冥王星,將其列入“矮行星”)

解惑:冥王星為什麼不是行星

解惑:冥王星為什麼不是行星 第2張

解惑:冥王星為什麼不是行星

為什麼將冥王星列入行星行列?
  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湯博發現冥王星,當時錯估了冥王星的質量,以為冥王星比地球還大,所以命名為大行星。然而,經過近30年的進一步觀測,發現它的直徑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還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確認,“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寫入教科書,以後也就將錯就錯了。

何時將冥王星排除在行星行列呢?
  2006年8月25日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投票5號決議,部分通過新的行星定義,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將其列入“矮行星”。
  冥王星自發被現之日起地位就備受爭議。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2006年8月通過的新定義,行星指的是圍繞太陽運轉、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剛體力而使天體呈圓球狀、並且能夠清除其軌道附近其他物體的天體。而冥王星橢圓形的軌道同海王星軌道交迭,顯然不符合這一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