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學的推動者:世界十大文豪

世界上的文學人物諸多,且都有世界性或者民族性的重大價值。通過他們對相關民族文學的推動意義方面來評價出的世界十大文豪都是誰呢?他們都造成了哪種世界影響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城市文化中瞭解吧。

民族文學的推動者:世界十大文豪

荷馬
  荷馬,古希臘盲詩人。公元前873年(癸丑年)生。相傳記述公元前12~前11世紀特洛伊戰爭及有關海上冒險故事的古希臘長篇敍事代表作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即是他根據民間流傳的短歌綜合編寫而成。據此,他生活的年代,當在公元前10~前9、8世紀之間。他的傑作《荷馬史詩》,在很長時間裏影響了西方的宗教、文化和倫理觀。

主要作品:
  相傳荷馬創作了古代希臘著名史詩《荷馬史詩》,此書分為《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分。古代作家如公元前5世紀的希羅多德,較晚的修昔底德,公元前4世紀的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等,都肯定這兩部史詩是荷馬的作品。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已遺失的古代史詩,也曾有人説是他的作品,但那些大概是後人的擬作。有一篇已經失傳的諷刺詩和一篇現存的《蛙鼠之戰》,據説也是荷馬寫的,但前者只有亞里士多德一個人的話作為根據,後者則已證明為公元前4世紀的一篇擬作。

還有一些獻給天神的頌歌,傳説也出於荷馬之手;實際上是古代吟誦史詩的職業樂師所用的引子,是較晚時代別的詩人寫成的。

荷馬史詩,是古代希臘從氏族社會過渡到奴隸制時期的一部社會史、風俗史,具有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的很高價值。這部史詩也表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嚴、價值和力量。這是人類童年時代的藝術創作,在思想上、藝術上不免帶有侷限性。

人物評價:
  將荷馬其人是否真實存在的爭議先擱置一邊,單從《荷馬史詩》開創了西方文學的先河來説,荷馬堪稱西方文學的始祖,他以詩歌般的記敍手法所展現的戰爭,生活場景至今仍為人所津津樂道。同時,荷馬詩史也是研究古希臘風土人情的寶貴的資料。

名言:
  1、“誰經歷的苦難多,誰懂得的東西也就多”。

2、青春會逝去;愛情會枯萎;友誼的綠葉也會凋零。而一個母親內心的希望比它們都要長久。

3、人類的歷史代代相傳,像樹葉一樣,不斷更新。

4、呵,青春!你永遠是可親可愛的。(青春)

5、對人來説,不幸要比幸福多兩倍。(青春)

6、勞動是人類的命運。(勞動)

7、決定問題,需要智慧,貫徹執行時則需要耐心。(智慧)

民族文學的推動者:世界十大文豪 第2張

但丁
  但丁·阿利基耶裏(公元1265年-公元1321年),13世紀末意大利詩人,現代意大利語的奠基者,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人物之一,以長詩《神曲》原名:喜劇後來一位作家叫薄伽丘寫了一篇叫神聖的喜劇。[神曲分為三段第一段叫地獄,第二段叫煉獄,第三段叫天堂]留名後世。

他被認為是意大利最偉大的詩人,也是西方最傑出的詩人之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恩格斯評價説:“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誌的,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個人作品:
  愛情詩歌《新生》

哲學詩歌《宴會》

抒情詩《詩句集》

長詩《神曲》(全書包括三部:《地獄》《煉獄》《天國》)拉丁文文章《俗語論》

政論文《王國論》

拉丁文詩歌《牧歌》

但丁的被收集的《書信集》

人物影響:
  但丁一生著作甚豐,其中最有價值的無疑是《神曲》。這部作品通過作者與地獄、煉獄及天堂中各種著名人物的對話,反映出中古文化領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問題,帶有“百科全書”性質,從中也可隱約窺見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曙光。在這部長達一萬四千餘行的史詩中,但丁堅決反對中世紀的矇昧主義,抨擊了舊世紀人物的種種惡行,歌頌了靈魂的美好與光明的引導,表達了執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對歐洲後世的詩歌創作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除《神曲》外,但丁還寫了詩集《新生》、語言詩學論著《論俗語》、哲學神學論著《饗宴》及政治學論著《帝制論》等著作。《新生》中包括三十一首抒情詩,主要抒發對貝雅特麗齊的眷戀之情,質樸清麗,優美動人,在“温柔的新體”這一詩派的詩歌中,它達到了最高的成就。

但丁是世界上的大文豪,是一個時代的標誌人物。

人物評價:
  恩格斯評價説:“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誌的,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泰戈爾認為:“詩人不是用創作詩歌那樣的方式,創造自己的生活,他的生活不是詩”(第22卷:37)。泰戈爾並不否認詩人的生活與他的詩歌有着內在的聯繫,但他認為只有但丁那樣的超凡出眾的詩人,才能同時在詩歌和生活實踐中展現自己的天才,“但丁的詩凝結着但丁的生活,如果我們把兩者結合起來讀,那麼我們將會更清己而不是他的客體對象”。

名言:
  1、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2、通向榮譽的路上,並不鋪滿鮮花。──但丁

3、最聰明的人是最不願浪費時間的人。──但丁

4、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

5、生活於願望之中而沒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6、一個人愈知道時間的價值,愈感覺失時的痛苦呀!(時間)

7、別人後退,我不退;別人前進,我更進。要攀登這座山的人,起初在下部是艱難的,越上升越沒有痛苦,最後就和坐着順流而下的小船一樣。(勤奮)

8、一個人坐在絨毯之上,困在綢被之下,絕對不會成名的;無聲無息度一生,好比空中煙,水面泡,他在地球上的痕跡頃刻就消滅了。(勤奮)

9、人不能像走獸那樣活着,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道德)

10、語言作為工具,對於我們之重要,正如駿馬對騎士的重要。最好的駿馬適合於最好的騎士,最好的語言適合於最好的思想。(思想)

民族文學的推動者:世界十大文豪 第3張

歌德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nWolfgangvon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於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學家,他是魏瑪的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而作為詩歌、戲劇和散文作品的創作者,他是最偉大的德國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學領域的一個出類拔萃的光輝人物。他在1773年寫了一部戲劇《葛茲·馮·伯利欣根》,從此蜚聲德國文壇。1774年發表了《少年維特之煩惱》,更使他名聲大噪。

人物影響:
  《浮士德》作品跟荷馬史詩、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並列為歐洲文學的四大古典名著,《威廉·邁斯特》分《學習時代》和《漫遊時代》兩部。

歌德對世界文學影響巨大。他的作品被翻譯成48種語言,是各國經典的重要組成部分。歌德通曉多種語言,熟悉歐洲國家各歷史時代的文學作品和形式,他翻譯、戲仿或用這些作品的風格寫作。

《浮士德》簡直是歐洲文學傳統的彙集。歌德還對世界各地的民歌有着濃厚的興趣,積極蒐集歐洲主流之外的作品。他參與“世界文學”的最突出的例子是兩本詩集《西東詩集》和《中德四季晨昏雜詠》。前者受波斯詩人哈菲茲影響,後者受中國戲劇和小説影響。

歌德希望借文化了解來提高寬容度,他的“世界文學”應該稱之為“跨文化交流”,指一系列的全球對話和交換。在這些對話和交換中,不同文化的共性日趨明顯,個性卻也並未被抹殺。

歌德通過廣泛的學術閲讀、文本翻譯來了解世界上各種文化的觀點,並寬容地對待這些觀點,平靜地接受或忽略它們。歌德贊同康德藝術和科學相互啟發的觀點。他的科學實踐以及“世界文學”實踐都是為了尋找一切生命體在不同中體現出的統一和和諧。

歌德作品傳入中國大概是在戊戌前後。1922年,郭沫若全譯的《少年維特之煩惱》正式出版,其後他又陸續譯出《浮士德》。值得一提的是,歌德的作品對中國啟蒙運動發揮過積極影響。

新中國成立後,隨着中德文化交流的發展,歌德及其作品像一顆閃爍的明星,在中國放射出愈加燦爛的光芒。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彙集中國三代歌德研究者和翻譯家學術成果的十卷本《歌德文集》,成為中德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大盛事。

20世紀30年代《浮士德》已走進大學課堂,在有的學校開設的“西洋名著選讀”課上被研讀。到抗戰爆發前夕,短短十幾年,歌德的主要作品除《威廉·曼斯特的漫遊時代》和《親和力》兩部長篇未譯外,幾乎全有了中文譯本。歌德在中國的流行程度可見一斑。

人物評價:
  恩格斯説過:“歌德有時非常偉大,有時極為渺小”,“在他心中經常進行着天才詩人和法蘭克福市議員的謹慎的兒子、可敬的魏瑪的樞密顧問之間的鬥爭。”恩格斯甚至曾經把歌德和黑格爾並提,給予高度的評價,稱“歌德和黑格爾各在自己的領域中都是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哲學家黑格爾對歌德的思路有着及其深刻的理解,他準確地指出,“歌德的初始現象並不已經意味着一種理念,而是意味着一種精神——感性的本質,在純粹的本質概念和感性世界的偶然現象之間進行調和。”

個人名言:
  1、“從母親那裏,我得到的是幸福和講故事的快樂。”——歌德

2、忘掉今天的人將被明天忘掉。──歌德

3、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歌德

4、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5、把時間用得節省些,我很可能把最珍貴的金剛石拿到手。

6、勞動可以使我們擺脱三大災禍:寂寞、惡習、貧困。

7、只要我們能善用時間,就永遠不愁時間不夠用。

8、誰若遊戲人生,他就一世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永遠是一個奴隸。

9、你若要為你的意義而歡喜,就必須給這個世界以意義。

10、人生一世不就是為了化短暫的事物為永久的嗎?要做到這一步,就須懂得如何珍視這短暫和永久。

11、如果這是一株玫瑰——它總會開花的。

12、光有知識是不夠的,還應當運用;光有願望是不夠的,還應當行動。

13、只有偉大的人格,才有偉大的風格。

14、幻想是詩人的翅膀,假設是科學的天梯。

15、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

民族文學的推動者:世界十大文豪 第4張

拜倫
  喬治·戈登·拜倫(GeorgeGordonByron,1788—1824),是英國19世紀初期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代表作品有《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唐璜》等,並在他的詩歌裏塑造了一批“拜倫式英雄”。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還是一個為理想戰鬥一生的勇士,積極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參加了希臘民族解放運動,併成為領導人之一。

寫作特點:
  1、浪漫主義
  在浪漫主義詩人拜倫的筆下,時時洋溢着奔放的熱情,雖然拜倫詩歌的基調有時會激越昂揚,有時又會諷刺辛辣,但不論是帶有悲觀情緒還是滿懷戰鬥豪情,其詩歌“始終浸透着抒情的氣氛和愛憎分明的深沉感情”。

不僅如此,詩人還在詩歌中,大量運用夾敍夾議的藝術手法,結合對景物的描寫,由觸景生情而直抒胸臆,隨處暢敍他對哲學、社會、政治、歷史、宗教和藝術的精闢見解。所以,若論拜倫抒情敍事詩的卓然不凡,則不僅在於其視野的開闊,文筆的美妙,更在於它的人文知識內涵的豐裕與廣博,所以,拜倫的詩作被世人譽之為“抒情史詩”,可謂當之無愧。

作為浪漫派詩人,拜倫還將巨大的熱情融入了借景抒情與敍事技巧的完美結合中,這顯示了其詩作的鮮明的藝術特色,也呈現了浪漫主義新詩的特殊藝術魅力。

2、拜倫式英雄
  “拜倫式英雄”是指十九世紀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拜倫作品中的一類人物形象。他們高傲倔強,既不滿現實,要求奮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時又顯得憂鬱、孤獨、悲觀,脱離羣眾,我行我素,始終找不到正確的出路。

“拜倫式英雄”比喻的是悲劇性的孤傲叛逆者,他們都有非凡的才華和力量,但在腐敗的社會中無法施展,他們為自己的無所作為感到痛苦,因自己的感情虛耗而感到絕望。

“拜倫式英雄”也是作者思想的特點和弱點的藝術反映。這類人物形象相繼出現於拜倫筆下,這對於當時英國的封建秩序和資產階級市儈社會進行的猛烈衝擊,是具有進步意義的。但是他們的個人主義、無政府主義和悲觀厭世情緒,又往往會給讀者帶來消極的作用。俄國的文藝批評家別林斯基和詩人普希金都曾指出“拜倫式英雄”的思想弱點及其危害性。

人物影響:
  喬治·戈登·拜倫是舉世公認的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寫下了大量的詩歌,他倡導熱情,倡導想象,他的詩作被世人讚譽為“抒情史詩”,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徵的叛逆者,被稱作“拜倫式英雄”。對後世具有深遠影響。

名言:
  1、逆境是達到真理的一條通路。──拜倫

2、不愛自己國家的人,什麼也不會愛。

3、青年人滿身都是精力,正如春天的河水那樣豐富。

4、樂觀的人永葆青春。

5、沒有方法能使時針為我敲已過去了的鐘點。

6、百日莫空過,青春不再來。

民族文學的推動者:世界十大文豪 第5張

莎士比亞
  威廉·莎士比亞(英語:William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華人社會常尊稱為莎翁,清末民初魯迅在《摩羅詩力説》(1908年2月)稱莎翁為“狹斯丕爾”,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最偉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

莎士比亞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長大,18歲時與安妮·海瑟薇結婚,兩人共生育了三個孩子:蘇珊娜、雙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的20多年期間莎士比亞在倫敦開始了成功的職業生涯,他不僅是演員、劇作家,還是宮內大臣劇團的合夥人之一,後來改名為國王劇團。1613年左右,莎士比亞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後逝世。

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亞的創作的黃金時代。他的早期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歷史劇,在16世紀末期達到了深度和藝術性的高峯。接下來到1608年他主要創作悲劇,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寫犧牲與復仇,包括《奧賽羅》、《哈姆雷特》、《李爾王》和《麥克白》,被認為屬於英語最佳範例。在他人生最後階段,他開始創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

莎士比亞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37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敍事詩。他的戲劇有各種主要語言的譯本,且表演次數遠遠超過其他任何戲劇家的作品。

個人作品:
  1、早期作品
  1590~1600年的伊麗莎白一世的中央主權尚屬鞏固,王室跟工商業者及新貴族的暫時聯盟尚在發展。1588年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英國國勢大振。這使作者對生活充滿樂觀主義情緒,相信人文主義思想可以實現。這時期所寫的歷史劇和喜劇都表現出明朗、樂觀的風格。

2、中期作品
  1601~1607年英國農村的“圈地運動”加速進行,王權和資產階級及新貴族的暫時聯盟正在瓦解,社會矛盾深化,政治經濟形勢日益惡化。詹姆士一世繼位後的揮霍無度和倒行逆施,更使人民痛苦加劇,反抗迭起。在此情況下,莎士比亞深感人文主義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越來越加劇,創作風格也從明快樂觀變為陰鬱悲憤,其所寫的悲劇也不是重在歌頌人文主義理想,而是重在揭露批判社會的種種罪惡和黑暗。

3、晚期作品
  1608~1612年詹姆士一世王朝更加腐敗,社會矛盾更加尖鋭。莎士比亞深感人文主義理想的破滅,乃退居故鄉寫浪漫主義傳奇劇。其創作風格也隨之表現為浪漫空幻。

藝術特色:
  第一,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原則,認為戲劇是反映人生的一面鏡子。

第二,追求自然的表演理論,認為演劇要真實,切忌過火。

第三,情節生動豐富,一個劇裏常有幾條交織在一起的複雜線索,悲喜劇因素結合在一起。

第四,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鮮明個性的藝術形象。如哈姆雷特、福斯塔夫。

第五,人物語言性格化,如哈姆雷特的話富有哲理和詩意,御前大臣波洛涅斯的語言矯揉造作,伊阿古的語言充滿穢言穢語。據電子計算機統計,莎士比亞創作的詞彙量有29066個。

名言:
  1、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宂長是膚淺的藻飾。

2、春光不自留,莫怪東風惡。

3、人生苦短,若虛度年華,則短暫的人生就太長了。

4、點燃了的火炬不是為了火炬本身,就像我們的美德應該超過自己照亮別人,否則等於沒用。

5、你自己和你所有的一切,倘不拿出來貢獻於人世,僅僅一個人獨善其身,那實在是一種浪費。(奉獻)

6、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7、時間會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飾,會在美人的額上掘深溝淺槽;會吃掉稀世之珍!天生麗質,什麼都逃不過他那橫掃的鐮刀。

8、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民族文學的推動者:世界十大文豪 第6張

雨果
  維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作家,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説、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在法國及世界有着廣泛的影響力。

雨果的創作歷程超過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説、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説《巴黎聖母院》、《九三年》和《悲慘世界》,短篇小説有《“諾曼底”號遇難記》(在小學生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課中稱《船長》)。《“諾曼底”號遇難記》還被選入教材語文版語文A版五年級上冊第九課、冀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十課。

創作特色:
  1、作品主題
  雨果一生的創作時期長達六十年之久,是個多產的作家,也是個多產的詩人。他前期的創作,基本上是站在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立場上,同情人民疾苦,希望通過改良社會,解決矛盾。後期創作有一定的現實主義因素。

創作主調:讚頌真、善、美,鞭撻黑暗、醜惡、殘暴。

2、藝術手法
  詩作方面:有着瑰麗的色彩,充滿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絕妙的音樂性,多方面的用字與巧妙的用韻法,達到優雅、精美、雄偉、樸實的非常境界。

小説方面:多半寫社會小説描寫人生百態為主,融合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情節生動、結構離奇、感情澎湃、氣勢磅礴,震懾人心,膾炙人口。

劇作方面:打破希臘悲劇的三一律,創始了悲喜交雜的浪漫劇。運用豐富的想象、強烈的情緒、無邊的氣魄、美麗的詩詞,造成一種強烈而矛盾的戲劇效果。

畫作方面:作品包括名著插畫、人物畫、風景畫。描繪作品中的情節,展現內心的思緒,而以水墨畫西方山水。十九年流亡期間,海成了雨果繪畫的主題。

雨果在藝術手法上的一個特點:描寫經過誇張的、非凡的人物和非凡的情節。他的主人公或者是作出了極其英雄的行為,或者是做出了極其殘暴、卑劣的行為。他們的性格特點都經過誇張。情節也是非凡的。矛盾一個緊接一個而來,又充分運用巧合、偶遇等手法,曲折有致,引人入勝。雨果的創作是他關於對比的美學見解的實踐。他喜歡顯著的對比。作品的環境描寫就離不開這個原則。

雨果善於描寫巨大的場景和巨大的事件,例如滑鐵盧戰役等。同時作者喜歡在作品中站出來書寫自己的主觀感受,他充滿激情的表現自己的愛和憎,從而引發讀者共鳴。

積極浪漫主義運用非凡話、誇張、強烈的對比構成情節,和消極浪漫主義有本質的不同。雨果的作品在非凡的形象和實踐中再現典型的性格和現實現象的社會歷史實質。它從本質上反映現實,反映作者的進步理想。

雨果善於巧妙地結合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種方法。在他的浩瀚的浪漫主義鉅著中,就有真實的典型人物,有時運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種方法塑造一個人物。

名言:

1、慈母的胳膊是由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裏面怎能不香甜?

2、善良既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幾乎優於偉大的人。

3、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種失敗,自己揭下面具卻是一種勝利。

4、書籍是朋友,雖然沒有熱情,但是非常忠實。

5、堅強、稀有的性格便是這樣創造出來的:苦難,經常是後孃,有時卻也是慈母;困苦能孕育靈魂和精神的力量;災難是傲骨的奶孃;禍患是豪傑的好乳汁。

6、誰虛度年華,青春就要裉色,生命就會拋棄他們。

7、精神象乳汁一樣可以養育人,智慧便是一隻乳房。

民族文學的推動者:世界十大文豪 第7張

泰戈爾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年—1941年),印度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飛鳥集》、《眼中沙》、《四個人》、《家庭與世界》、《園丁集》、《新月集》、《最後的詩篇》、《戈拉》、《文明的危機》等。

1861年5月7日,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884至1911年擔任梵社祕書,20年代創辦國際大學。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1941年寫作控訴英國殖民統治和相信祖國必將獲得獨立解放的遺言《文明的危機》。

 創作特點:
  1、作品主題
  (1)愛國主義
  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種姓制度壓迫下要求改變自己命運的強烈願望,描寫了他們不屈不撓的反抗鬥爭,充滿了鮮明的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精神。

其創作多取材於印度現實生活,反映出印度人民在殖民主義、封建制度、愚昧落後思想的重重壓迫下的悲慘命運,描繪出在新思想的衝擊下印度社會的變化及新一代的覺醒,同時也記載着他個人的精神探索歷程。

(2)關於死亡
  泰戈爾對死亡有着超乎尋常的認識,在泰戈爾筆下,死亡充滿着詩情畫意,令人心嚮往之。例如在《吉檀迦利》的最後階段,用了20餘首詩歌贊死亡,抒寫在死亡中與神同一的過程。

(3)善惡觀念
  泰戈爾是個樂觀主義者,他認為世界是朝着絕對的善發展的,堅信惡最終將轉化為善。

2、風格
  泰戈爾在詩歌、體裁、語言及表現方法上能夠大膽創新,別具一格。體裁上把現實題材處理成具有冥想因素,把冥想體裁處理為具有現實成分;體裁上,詩人創造出“故事詩”和政治抒情詩的形式;還致力於創造自由體詩。

泰戈爾善於學習和運用人民生活中的口頭語言,使詩歌的語言清新活潑;在創作方法上,他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有機的結合起來,只是在抒情詩中,浪漫主義成分較重,在敍事性作品中,現實主義成分較多。

泰戈爾作品中的女性來自各種不同的種姓和階層,也有着不同的身份。如童養媳、守寡少女、陪葬寡婦、被騙失身的幼女、印度傳統家庭婦女、受過高等教育的名媛、擁有新思想的知識女性等,這些女性形象身份或單一呈現,或揉合紛雜,往往被塑造成傳統陋習的犧牲品、美滿愛情的追逐者和作者理想中的印度新型女性。

人物影響:
  泰戈爾的詩風對中國現代文學產生過重大影響,啟迪了郭沫若、徐志摩、謝婉瑩等一代文豪,其中許多作品多次被譯成中文。泰戈爾的《飛鳥集》影響冰心,使她寫出了《繁星·春水》。

名言:
  1、真理之川,從它的錯誤之溝渠中流過。

2、月兒把她的光明遍照在天上,卻留着她的黑斑給它自己。

3、如果把所有的錯誤都關在門外的話,真理也要被關在門外了。

4、我寧願要那種雖然看不見但表現出內在品質的美。

5、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來,那我一定不再浪費光陰,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來讀書!

6、一個人的青春時期一過,就會出現像秋天一樣的優美的成熟時期,這時,生命的果實像熟稻子似的在美麗的平靜的氣氛中等待收穫。

7、夜把花悄悄地開放了,卻讓白日去領受謝詞。

8、任何事物都無法抗拒吞食一切的時間。

9、花朵以芬芳薰香了空氣,但它的最終任務,是把自己獻給你。

10、果實的事業是尊貴的,花的事業是甜美的;但是讓我做葉的事業吧,葉是謙遜地、專心地垂着綠蔭的。

民族文學的推動者:世界十大文豪 第8張

列夫·托爾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托爾斯泰出生於貴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學,1847年退學回故鄉在自己領地上作改革農奴制的嘗試。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並開始寫作。1854~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爭。1855年11月到彼得堡進入文學界。1857年托爾斯泰出國,看到資本主義社會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滅社會罪惡的途徑,只好呼籲人們按照“永恆的宗教真理”生活。

1860~1861年,為考察歐洲教育,托爾斯泰再度出國,結識赫爾岑,聽狄更斯演講,會見普魯東。1863~1869年托爾斯泰創作了長篇歷史小説《戰爭與和平》。1873~1877年他經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鉅著《安娜·卡列尼娜》。70年代末,托爾斯泰的世界觀發生鉅變,寫成《懺悔錄》(1879一1882)。

80年代創作:劇本《黑暗的勢力》(1886)、《教育的果實》(1891),中篇小説《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萊採奏鳴曲》(1891)、《哈澤·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説《舞會之後》(1903),特別是1889~1899年創作的長篇小説《復活》是他長期思想、藝術探索的總結。

托爾斯泰晚年力求過簡樸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從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於一個小站,享年82歲。

創作特點:
  1、作品主題
  托爾斯泰的作品中有着烏托邦思想,主要表現為反杭暴力與奴役,反對土地私有制度,反對崇尚資本主義物質文明和“進化論”,要求奉行合法的生活義務和合理的生命法則,回返健康的農耕生活,通過人人的勞動和道德實踐建立起充滿兄弟情誼,平等、和諧、友愛的屬於全人類的人間“天國”。

2、藝術特色
  托爾斯泰創造了史詩體小説。歷史的事實融合着藝術的虛構,奔放的筆觸揉和着細膩的描寫;在巨幅的羣像中顯現出個人的面貌,史詩的莊嚴肅穆中穿插有抒情的獨白,變化萬千,蔚為奇觀。他善於駕馭多線索的結構,千頭萬緒,銜接得天衣無縫;又能突破小説的“封閉”形式,波瀾壯闊,像生活那樣無始無終。

托爾斯泰的藝術魅力,不只在於再現宏觀世界,而且還在於刻畫微觀世界。托爾斯泰的藝術力量是真實的,它突出表現在性格塑造上。如實地描寫人物內心的多面性、豐富性和複雜性,不只寫其突出的一面或佔優勢的一種精神狀態。

托爾斯泰的風格主要特點是樸素。力求最充分最確切地反映生活的真實或表達自己的思想,因此,雖然在藝術上要求嚴格,卻不單純以技巧取勝,不追求形式上的精緻,也不迴避宂長的複合句,而只尋求最大的表現力。

名言:
  1、天才的十分之一是靈感,十分之九是血汗。

2、沒有智慧的頭腦,就像沒有蠟燭的燈籠。

3、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4、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

5、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

6、記住吧:只有一個時間是重要的,那就是現在!它所以重要,就是因為它是我們有所作為的時間。

7、一個有良知而純潔的人,覺得人生是一件甜美而快樂的事。

民族文學的推動者:世界十大文豪 第9張

高爾基
  瑪克西姆·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賽·馬克西姆維奇·別什可夫。前蘇聯作家、詩人,評論家,政論家,學者。

創作特點:
  1、作品主題
  高爾基早期創作的現實主義作品多取材於他的底層生活的見聞和感受,文學創作起步於浪漫主義。

高爾基的創作中處處洋溢着對積極人生態度的讚美,嚮往喚醒人民羣眾創造新生活的激情,喚起人對自己作為人的自豪感,鄙視憐憫與恩賜。

高爾基從事創作始終都抱着一個鮮明的文化目的:通過文學藝術促進人的自我意識的話醒,提高入的自信心和道德文化水彩,推動俄羅斯民族擺脱歷史的和精神的重負,走向現代。

2、藝術特色
  在塑造藝術形象方面,高爾基強調通過典型化的手法塑造生動的形象揭示生活的本質,同時展示社會發展的未來前景,其現實主義創作又融入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樂觀、自信的特點,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高爾基主張作家應以現實主義典型化的方法塑造形象,使藝術形象真實而生動。

高爾基對文學反映社會生活的真實性也體現了他的新的審美觀。他以敏鋭的觀察力認識到生活的真實本質是正演繹着一場前歷未有的社會巨大變革。而掀起這場社會變革的主要力量就是已經覺醒的勞動人民,他稱之為“新人”,因此,他的文學創作的真實性及藝術的典型化的理念中明確了藝術就是要塑造這些為社會變革不斷奮鬥的“新人形象”。

高爾基的現實主義文學與傳統現實主義文學有着本質的區別。傳統現實主義僅僅反映社會的真實現狀,而這種真實現狀大多表現為個人與社會的矛盾衝突,其實質是通過人性受到的摧殘而表現出的對社會的否定與批判。

人物影響:
  在作家辭世近半個世紀以後,人們對他的興趣還是出現持續性的高漲。在歐美各國,不時掀起了“高爾基熱”。尤其是高爾基的劇本,不斷被搬上各國舞台,或拍成電視、電影。

高爾基的創作對美國進步作家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尤其是他創作中的“個人的社會活力”(指個人變革自我、變革社會和變革自然的創造力〉主題與“死物奴役活人”的主題,以及處理這類主題的藝術風格,更是引起了他們的濃厚興趣。在劉易斯的《巴比特》對“刻板的市儈”的描繪中,可以看到與高爾基的《苦悶的王國》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在傑克·倫敦和德萊賽的創作中,也可以看到高爾基諸多方面的影響。

高爾基充滿革命激情和革命樂觀主義的作品,為中國廣大讀者所喜愛,教育和鼓舞我國人民為消滅剝削制度和建設新社會而鬥爭。

高爾基的作品從20世紀初開始陸續被介紹到中國,許多小説、劇本和論著都不僅有了中譯本,而且還被編選成單卷、多卷的《高爾基文集》出版。他的文學創作和文學理論觀點,對中國五四以後新文學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名言:
  1、沒有不可認識的東西,我們只能説還有尚未被認識的東西。

2、天才就是勞動,人的天賦就像火花,它可以熄滅,也可以燃燒起來,而逼它燃燒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勞動再勞動。

3、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我確信這也是一個真理。

4、要熱愛書,它會使你的生活輕鬆:它會友愛地來幫助你瞭解紛繁複雜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會教導你尊重別人和你自己:它以熱愛世界熱愛人類的情感來鼓舞智慧和心靈。

5、時間是最公開合理的,它從不多給誰一份,勤勞者能叫時間留給串串的果實,懶惰者時間給予他們一頭白髮,兩手空空。

6、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泉源!只有知識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夠使我們在精神上成為堅強忠誠和有理智的人,成為能夠真正愛人類,尊重人類勞動哀心地欣賞人類那不間斷的偉大勞動所產生的美好果實的人。

7、真正的朋友,在你獲得成功的時候,為你高興,而不捧場。在你遇到不幸或悲傷的時候,會給你及時的支持和鼓勵。在你有缺點可能犯錯誤的時候,會給你正確的批評和幫助。

8、書籍使我變成了一個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變成輕快而舒適的詩,好像新生活的鐘聲在我的生活鳴響了。類別:青春

9、如果你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給人們的都是些美好的東西——鮮花,思想,以及對你的非常美好的回憶——那你的生活將會輕鬆而愉快。那時你就會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這種感覺使你成為一個心靈豐富的人。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

10、你要記得,永遠要愉快地多給別人,少從別人那裏拿取。

11、——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海燕》)

民族文學的推動者:世界十大文豪 第10張

 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人物影響:
  1、文藝影響
  魯迅是20世紀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説、散文、雜文、木刻、現代詩、舊體詩、名著翻譯、古籍校勘和現代學術等多個領域都有巨大貢獻。

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偉大奠基者,魯迅創作的為數不多的小説建立了中國小説的新形式;他所創作散文更是“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他的所開創的雜文文體富有現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戰鬥性,是後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創作的雜文更是中國社會、政治、歷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學、文學、藝術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百科全書。

幾乎所有的中國作家都在魯迅開創的基礎上,發展了不同的方面的文學風格體式。作為翻譯家他大量的翻譯了外國的文學作品、科學自然作品為開啟民智,引入先進的科學文化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作為美術愛好者魯迅大量引進了西方木刻、版畫作品,並在精神、理論和精神等多方面支持青年人學習木刻、版畫藝術,極大的推進了現代木刻、版畫在現代中國的傳播與發展,為現代中國的美術事業做出卓越的貢獻。

2、學術影響
  作為一名學術研究者,一方面,魯迅運用西方的文學觀念研究中國古典小説撰寫了《中國小説史略》,其不僅結束了“中國之小説自來無史”的時代,也創造了文學史著作的典型範例,“為後學開示無數法門”,郭沫若將其與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並稱為為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雙璧。另一方面他整理校對勘正了《古小説鈎沉》《嵇康集》《漢畫像集》《會稽郡故書雜集》等數十部古籍,為後世的古典文學研究留下了一筆巨大財富。

3、精神影響
  魯迅堪稱現代中國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響着他的讀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現代作家、現代知識分子。魯迅同時又是20世紀世界文化巨人之一。他創造了“內外兩面,都和世界的時代思潮合流,而又並未梏亡中國的民族性”,並具有獨特的個人風格的“現今想要參與世界上的事業的中國人”的文學。他與同時期的世界傑出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一樣,在關注本民族的同時,也在關注着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並做出了自己的獨特貢獻。

4、政治影響
  魯迅一生追求民主,早在新文學運動伊始時期便向封建舊文化宣戰,不斷與壓迫民眾的舊思想舊文化鬥爭。“女師大學潮”發生後與迫害學生的軍閥進行論爭,魯迅不畏強暴執筆對戰,顯示出一個正直文人的氣概。爾後國民黨統治之下又大膽披露其黑暗統治。三十年代又與共產黨內左傾的錯誤文藝路線進行鬥爭,其後與黨領導下的文藝工作者合作成立了無產階級文藝思想領導的左翼作家聯盟,魯迅作為左聯的盟主領導左聯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文藝妄圖絞殺無產階級文藝的陰謀。

名言:
  1、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自題小像》

3、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評史記》

4、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6、希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的,這就像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鄉》

7、哪裏有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8、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9、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

10、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

11、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紀念劉和珍君》

12、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紀念劉和珍君》

13、偉大的成績和辛勤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穫,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蹟就可以創造出來。——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