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具一格的廈門中秋節的習俗

每年的中秋節都是閤家團圓的日子,月圓餅圓人團圓。大紅燈籠也是高高掛起襯托着節日的氣氛,湖面倒影着月光,栩栩如生。那麼,在中國地圖上一個海邊城市——廈門,又是如何過中秋的呢?想知道的話就跟着小編一起去看看廈門文化吧!

別具一格的廈門中秋節的習俗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皓月當空,桂花飄香,正是人們閤家團聚的日子。廈門人對中秋節情有獨鍾,許多旅居海外的廈門鄉親以及港、澳、台同胞,屆時都紛紛踏上歸途,與親朋好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暢敍別後情誼。

中秋節,廈門人除了傳統的賞月,吃月餅外,還有一種“玩會餅博狀元”的獨特民俗活動,頗為有趣。中秋會餅每會63塊,大小不同,共分為6種,分別代表古代科舉的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參加者輪流將6個骰子擲入碗中,根據投入碗裏的骰子點數得餅,最終奪得“狀元”者最幸運

親友團聚玩會餅博狀元,這是我們廈門人過中秋的獨特風俗。據説300多年前鄭成功據廈抗清,其士兵多來自福建、廣東等地,中秋前後愈發思親懷鄉。鄭的部將洪旭為了寬釋士兵愁緒,激勵鼓舞士氣,利於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於是與當年駐紮在今廈門洪本部33~44號的後部衙堂屬員,經過一番推敲,巧妙設計出中秋會餅,讓全體將士在涼爽的中秋夜晚歡快拼搏。

中秋會餅每會63塊餅,暗合鄭成功封延平郡王七九之數(皇帝為九九,千歲為八九)。同時三、九又是我國民間的吉利數,因古代有“三多九如”之説。

“會”餅的設置模仿古代科舉制,設狀元餅(最大的)一個、對堂(榜眼)餅二個、三紅(探花)餅四個、四進(進士)餅八個、二舉(舉人)餅16個、一秀(秀才)餅32個,象徵古代四級科舉考試。狀元餅直徑約20釐米,宛似一輪明月,餅上通常雕印有“嫦娥奔月”、“桂樹玉兔”等圖案,博到“狀元”的人意味着來年會有好運氣;榜眼餅直徑13釐米左右;探花餅直徑10釐米左右;進士餅直徑8釐米左右;舉人餅直徑5釐米左右;秀才餅直徑1.7釐米左右。由於“博餅”遊戲寓教於樂,活潑有趣,據説鄭成功特批准從農曆八月十三日至十八日,軍中按單雙日分批輪流賞月博餅。

中秋節玩會餅博狀元的習俗,三百多年來一直在廈門民間流傳。熱鬧有趣的獨特風俗使得中秋節在廈門成為僅次於春節的盛大節日。每年中秋節前後,廈門的餅店便大量生產會餅上市供應,家家户户都會購買。

近年來,人們在傳統的“博餅”遊戲上更有所創新,“博”的不再僅僅是“餅”,而是因人因事、隨心所欲地用各種食品或日用品代替“月餅”,更增添了這一古老民俗遊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每年臨近中秋節時,廈門市民紛紛上街置辦“博狀元”的獎品,總能掀起一陣購物熱潮。親朋好友,同事客户,大家三五成羣圍坐花前月下,桌中置一大瓷碗,碗中六顆骰子,大家輪流擲骰,按照骰子的花色贏取從“秀才”到“狀元”的各類獎品。叮噹作響的骰子聲中,狀元郎相繼產生,人們興奮的歡呼聲在大街小巷傳播,給美麗的鷺島增添了濃濃的節日氛圍。

源於廈門的“博餅”,隨鄭成功收復台灣後,300年多來台灣也頗為盛行,這有相關的歷史資料為證。

可能你也喜歡:
  獨具特色的廈門端午節龍舟賽
  “多才多藝”的廈門功夫茶文化
  人們喜聞樂見的劇種“河北評劇”
  河北漢族地方戲之一的哈哈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