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怎麼過中秋節 壯族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佳節到來,全國各地比較一致的節日習俗有賞月、吃月餅等等,而在壯族同胞之中,除了這兩樣以外,還有不少其他地方沒有的奇特習俗,那麼今天的老黃曆就為你介紹,壯族怎麼過中秋節,壯族中秋節的習俗。

壯族怎麼過中秋節 壯族中秋節的習俗

鬧哥孩
  流行於廣西德保縣。最初這頊活動叫“請囊海”,“囊海”是壯語,即“月姑”之意,意為請月亮裏的仙女大姐下凡與民同樂,但因為組織者和參加者都是女性,鬧的對象又是男的,所以叫“鬧哥孩”。

屆時,村裏的老少男子都要來圍觀。在鬧台上擺一碗米,上插數根燃香,一邊擺一碗月餅;鬧台的兩邊各豎立一根柴擔,一根的頂部插一個柚果,果上有若干香條和蠟燭;另一根頂部掛一雙鞋、一雙襪子和一塊麪巾,婦女們圍鬧台而坐,開始唱歌請月亮上的仙大哥下來與民同樂。

歌唱近一個小時後,數位女子站起來東跑西穿,人們即知這是仙大哥下來了,那些女子便是仙大哥的化身。她們跑一陣後就在鬧台前坐下,身子左右搖擺,口裏説着含混不清的話。

這時其他婦女一起上前來問她們將來的禍福,仙人託身的女子也一一作答,從此以後她們便是公認的。“哥孩”下來後,鬧台周圍的婦女便開始對歌,內容一般不涉及愛情,多是有關史實、社會一類的,盡興方散。此後對歌還要持續數個晚上。

請月姑
  同是中秋節這一天,廣西靖西、那坡一帶的壯族,姑娘們用艾葉水沐浴,梳粧打扮,打掃屋內外,用柚子葉水灑在房屋四周。把一根五米到十米長的竹竿豎在門前空曠地,頂上插一個插滿線香的柚子,香煙繚繞,作為指引月姑下凡的天梯。

門前置桌,放上月餅、香蕉、柚子、甘蔗、柑桔、煮熟了的芋頭和成把的毛豆等供品。姑娘與小夥們圍坐在一起,推選一位姑娘扮作月姑,坐在地席中央,用兩手中指和大拇指分別壓住雙眼和雙耳,旋轉頭部,以示正從月宮下凡。大家將月姑認作“同年姐妹”(義姐妹),請她對歌。大家發問,她作答,歡歌笑語,情意綿長。

罵中秋
  廣西西林等地的壯族中有“罵中秋”的習俗。傳説古代有位耿直的姑娘,不愛虛偽的甜嘴,卻欣賞尖刻的罵人藝術。有一個男青年在中秋之夜,當眾痛罵偷姑娘所種甘蔗的人,罵得痛快淋漓,姑娘被感動,嫁給了青年。從此,形成一種青年人以惡作劇引入發罵的風俗

他們三五成羣,乘老人中秋賞月之際,用反鎖大門、搬走石磨、拔掉菜秧、抖落果實等小小的惡作劇,以引起主人痛罵。而惡作劇者往往還要挑選善於罵人的人家,進行挑釁活動。

按慣例,罵人者不能使用污言穢語,只能以刻薄的語言顯示其罵人才能。當地風俗認為中秋之夜被罵得越多,就越長壽。因而形成了一個不是以歡歌曼舞,而是以罵不絕耳為主要內容的奇特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