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文化:螞拐節的習俗

螞拐節是壯族一個重要的節日,也被叫做青蛙節,這一天壯族人祭拜的不是掌管施雲布雨的龍王,而是青蛙,這不得不説是個奇怪的節日。
  那麼,在壯族文化中螞拐節的習俗是什麼樣的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壯族文化:螞拐節的習俗

找螞拐
  正月初一早飯後,大人小孩三五成羣下田間地頭尋找螞拐,按慣例取兩隻,一公一母。並交由主持此次活動的負責人將螞拐裝入一節剖開的竹筒內(稱“螞拐棺”),合好綁緊,用彩色紙糊面。第二天,青少年們抬着“螞拐”巡遊本屯各户,唸誦祝詞。祝賀主家新年萬事如意,六畜興旺,五穀豐登。

祭螞拐
  正月十五日,在沿襲固定的螞拐墳邊豎起五六米高的彩色紙幡,擺上祭品,敲打銅鼓皮鼓,祭祀螞拐。

地葬螞拐日期
  例如東蘭縣巴疇鄉的巴英屯是二月初二,金谷鄉弄法屯是二月初三,而大同鄉切近屯則在正月二十八,但都在正月二十五至二月初七這段時間內。葬螞拐的儀式不同,規模也有大有小,巴疇鄉巴英屯儀式最為隆重,每次活動總有上千人參加,活動內容也很豐富。以此為例簡述。

這天早飯後,屯裏響起三聲“地炮”,青年們就扛上四面銅鼓上村邊高坡上敲打,直到傍晚才回家。晚上全屯男女老少彙集紙幡下,舉行葬螞拐儀式。葬螞拐前,先將去年舊屍骨取出,觀其顏色,據説骨黃預示這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骨白則乾旱,五穀歉收,而棉花卻豐收;骨黑則莊稼、人畜有病有災。然後,由一老者唸誦祭詞,埋葬新螞拐。

化裝表演
  葬螞拐前,外村趕熱鬧的後生源源而來,此時,兩位老翁戴假面具,用破布爛蚊帳裹身,扮成“螞拐公”和“螞拐婆”,在一羣各戴七醜八怪假面具、手持棍棒的“螞拐仔”的護衞下走進人羣中,眾人自動讓出一條三四米寬的過道來。約成俗定,這條過道一直到散場也無人敢去侵犯。

“螞拐公”和“螞拐婆”過過道和巡垌一週之後,即悄然離去。“螞拐仔”們則留下維護秩序。之後,過道上出現“算命先生”、“漁翁”、“賣藥郎”等幾個角色,按角色持道具作興表演,內容均為預祝新年萬事如意,消災除難,風調雨順,六畜興旺、五穀豐登。接着兩男兩女(女的也由男的裝扮)在過道上齊唱趕鬼歌。這一過程,如今大多地方已經從簡不盛行了。

對歌
  主持人宣佈歌場紀律,與一人齊唱開場歌后,螞拐歌會開始,十多幾十對歌手按男女分排,雙雙對對唱山歌。內容有天文、地理、歷史傳説、風俗人情、生產勞動等,但大量的還是戀愛歌,直唱到天亮,並約定下次歌會再會後才結束。至此,整個螞拐節就在天亮以後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