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非物質文化遺產:相聲

相聲是晚會上不可或缺的一個節目,不過現在喜歡相聲的人越來越少了,就很少有人説相聲了。瀋陽相聲成為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也表透出一種現狀:瀋陽相聲確實需要有效地保護與傳承。接下來跟小編一起走進瀋陽文化看看吧。

瀋陽非物質文化遺產:相聲

相聲在瀋陽的發展歷程至少有60年的歷史。1949年初相聲藝人自發組織成立了“瀋陽相聲大會”,1959年瀋陽曲藝團成立,瀋陽相聲大會併入該團,改名為瀋陽曲藝團相聲隊。1977年瀋陽曲藝團重新恢復,著名的相聲演員楊振華、金炳昶、王志濤、馮景順、王可軍、陳連仲、常佩業等精彩的相聲表演在全國引起轟動。

楊振華、金炳昶、王志濤、陳連仲等老一輩將瀋陽相聲推到了巔峯狀態。隨着時間的流逝,瀋陽相聲輝煌不再。王志濤離世了,鞏漢林、範偉演小品、影視去了,曾活躍在相聲舞台上的常佩業、賈承博也都有自己的事要做。如今,只剩下6個人在艱難支撐着瀋陽相聲。確實令人吃驚。

楊振華、金炳昶9月聯手闖津門
  如今的金炳昶不再是那個“金胖子”了。雖説“千金難買老來瘦”,但這並不是金炳昶求來的。因為心臟病做過手術,讓他失去了“胖”這個搞笑招牌,不過現在老人的身體反而好了,雙目有神,精神矍鑠。“每天早晚都出去散步,要不是約好了你過來,中午這會我還打算出去走走呢。”金炳昶説。

金炳昶如今住在懷遠門附近的一個小區,不遠就是中街的劉老根大舞台,但如今那裏演的是二人轉,和相聲無關。上世紀90年代初,金炳昶退休,又能和老搭檔楊振華名正言順地一起演出了。兩個人蔘加電視台演出,社會上的演出,最忙的時候每週都需要一個新節目。

如今,楊振華和金炳昶還活躍在舞台上。今年2月,兩人在瀋陽曲藝團建團50週年演出上還表演了相聲。最近的一次在今年7月,兩個人合作演出。而9月中旬,他們還將前往天津參加一個相聲界老藝人的演出。同時,作為遼寧省、瀋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瀋陽相聲”的傳承人,金炳昶和楊振華還肩負着瀋陽相聲申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兩個老人家對此盡心竭力,從沒要過回報。

而另一位瀋陽相聲“黃金一代”的開拓者和主角,楊振華卻一如既往地低調拒絕了記者的拜訪:“謝謝你們的關心,但這段時間身體不太好,血壓也高,採訪的事就算了吧。”同樣,楊振華也推掉了北京市曲協和北京電視台的採訪。這些年的闖蕩讓楊振華失去了很多,他想把晚年的精力留給舞台。

賈承博掛“小品”頭賣相聲
  賈承博和常佩業這對搭檔,是黃金一代裏至今仍活躍的,但在一起演出已經比較少了。有一次在央視錄製《週末喜相逢》節目,演的明明是相聲《現場諮詢》,卻偏偏要打着小品的旗號,讓人感慨頗多。在相聲不景氣的年月,賈承博堪稱是轉型比較成功的一個。2006年,瀋陽曲藝團排演的大型舞台喜劇《賈六在北市場》就是以賈承博為主打牌。

《賈六在北市場》是一台描寫北市場風情、有着濃郁地方特色的舞台風情劇,濃墨重彩地展示了上個世紀20年代初老北市場的風土人情和普通百姓的生存狀態。“賈六”讓賈承博脱胎換骨為喜劇演員,並一炮走紅。

如今,賈承博主要奔波於電視台之間錄製節目,當然也不乏相聲段子。這也讓記者跟賈承博聯繫採訪頗費周折。但賈承博説自己心裏“相聲的地位一直沒有被撼動”。説起自己的“不務正業”,賈承博認為那是相聲演員生活的一部分:“作為演員要一專多能,在其他領域領悟到的很多東西,都能為相聲所用。”

現在的賈承博每個月都會錄製《週末喜相逢》,遇到團裏的重大演出,也會上台表演,就在前不久慶祝曲藝團成立五十週年的時候,賈承博還在遼寧大劇院登台演出了兩場。至於創作,賈承博已經無暇顧及了。連續的演出和排練佔據了大部分時間,為了生活而奔波,賈承博和大部分相聲演員一樣。不同的只是他的機會要多一些。

電話那邊的錄製現場不停傳來嘈雜的聲音,伴隨着賈承博的乾咳。“這幾天有些累,一直在錄節目,很辛苦。”説完這句,賈承博又咳嗽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