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的文化標誌:汕頭小公園

汕頭市小公園是指汕頭老市區的商業中和汕頭市的文化中心,並非僅僅是一個公園那麼簡單。汕頭小公園作為汕頭老城區的地標建築,在汕頭文化的發展歷史中發揮着自己的餘光餘熱。各種商業活動和文化活動成就了汕頭小公園,汕頭小公園也成就了汕頭市。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這個不是公園的小公園吧。

獨特的文化標誌:汕頭小公園

汕頭小公園,汕頭老市區的商業中心和文化中心,是汕頭老城的核心地標和文化標誌。狹義的小公園,指位於小公園片區核心的中山紀念亭。廣義的小公園,涵蓋中山紀念亭周邊的街區,包括安平路、昇平路、國平路等等,統稱小公園歷史文化區。

小公園片區的騎樓和街路,基本仿造巴黎街區樣式,呈扇形放射狀分佈;加上兩側的舊街坊“四永一昇平”,東部的舊“鹽埕頭”、北面的紅亭、南面的“汕頭港”,形成了具有20世紀30年代建築特色的繁華商業區、居民區。

汕頭市小公園是上世紀30年代初建設的,有假山、噴水池,樹有“萬國來朝”牌。1934年4月續建一座八角樓,紅柱綠瓦,亭四周築石椅,名為“中山紀念亭”,俗稱小公園。文化的大革命中的1969年,亭遭拆毀。1985年園林部門在原址重建假山、噴水池,植種椰子樹、魚尾葵等喬木和灌木,作為街心綠島。

1997年昇平區鮀島建築公司重建“中山紀念亭”,小公園雅觀倍增,獨具一格。小公園是汕頭老市區舊城的勝蹟,是汕頭歷史商業繁華的見證,也是海內外潮汕鄉親和友人思鄉流連懷舊的好去處。

以小公園中山紀念亭為中心的街區,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形成,由當年拆建開闢的安平路、國平路等幾條大馬路構成。據專家介紹,這種市中心作放射狀的城市規劃格局,在中外大城市中,僅有巴黎等極少數城市可見到。這裏交通便利,人流匯聚,隨着汕頭開埠的步伐,自然成為寸土寸金的商家寶地。

而今小公園的黃金時代雖已逝去,但舉目依然商户林立。誰曾想到,當年區區一座公園亭建亭之前,地方當局曾募款攤派,揚言要在此構築清幽園林和樹立北伐紀念柱,錢財到手後,只用一塊石頭應付了事。

據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顧問王琳乾介紹,小公園當年並沒有中山紀念亭,有一個水池與公園的噴水池一樣,豎有一塊大石,石旁種有幾棵樹,這塊石刻四個大字,叫“萬寶朝宗”,就是做生意的地方。及後,大小商户在此倡建偉人紀念亭,理由堂而皇之,其實,內裏出自商業競爭的動機。這裏面還隱藏着一段有關商業競爭的精彩故事。

原來,自從南生公司新樓開業後,此處商機日漸興旺,遂傳來香港大新公司派員來測地規劃、擬在小公園興樓營業的消息,這就驚動了鄰近大小商户。當時的南生公司的老闆李柏恆預感到這樣不好,因為大新公司是財勢力足的,在香港、廣州、上海都有分號,所以必須阻止它選擇這個地方來開展競爭。

李柏恆想出一個用“死人”壓活人的辦法,這個主意,其實是當時綏靖公署祕書楊幼敏為他設計的。建亭“報告”一呈上,當然裏應外合、立刻批准。於是,南生公司帶頭,中小商户也紛紛解囊,建亭之舉便緊鑼密鼓展開了。

當大新公司叫人來看,看到小公園興建中山紀念亭,也就打消了來汕頭設商業點這個念頭。大新公司一“退兵”,小公園周圍商號鬆了一口氣,建亭一事便半途而廢。建亭工程擱置,輿論譁然,始作俑者欲罷不能,李老闆等只好想方設法,用認捐廣告石椅、攤送募款戲票等手法繼續籌資興建。小公園亭後來終於1933年開始建設,直到1935年才建成。

商業活動造就了汕頭小公園。同樣,由於商業網點的變遷,如今的小公園已消褪了昔時的氣派榮華。但每個知道汕頭這座百年滄桑歷史的人們,對這一處令人再熟悉不過的老地方,留存着美好的記憶。因為她和生息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一同經歷了風雨歲月、離合悲歡,汕頭人無法忘記她。尤其是年事較長的汕頭人,面對這小小亭台,都常常禁不住感慨低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