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落子戲,充滿當地特色的民間藝術

要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就必須要了解當地的民族藝術。所以,要了解山東就必須瞭解充滿當地特色的民間藝術。山東落子是我國民間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綜合性的藝術。本期的戲劇文化,就帶你瞭解充滿當地特色的民間藝術山東落子。

山東落子戲,充滿當地特色的民間藝術

山東落子是一種流傳於山東省境內的漢族戲曲藝術形式,它演變自古代的“蓮花落”。落子樂器主要是大鈸(俗曰光光)、竹板、節子,而不用絃樂。
  2008年6月7日,山東落子經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源流
  山東落子亦名“蓮花落”、“蓮花樂”,俗稱“光光書”。因原曲襯詞“落蓮花,蓮花落”而得名。翟灝《通俗編》引宋代僧人普濟《五燈會元》雲:“俞道婆常隨眾參琅琊,一日聞丐者唱蓮花落,大悟”。可見早年本為僧家警世歌曲。山東落子於北宋時期就已在漢族民間流傳,元明流行甚廣。

山東落子也稱“蓮花落”、“蓮花樂”,以其早期曲調襯詞而得名,簡稱“落子”。初為僧家募化所唱警世歌曲,宋代已在山東流行。但目前藝人推算僅能上溯十代,約至清中葉。流行於山東地域的落子,統稱“山東落子”。因其主要伴奏樂器為大鈸、竹板,也叫“咣咣書”,或“荷葉吊板”。以其流行地域方言、曲調的不同,形成了三種“口”:一為“南口”,流行於魯中南、魯西南,風格最為粗獷。60年前所唱老口,節奏緩慢多花腔講究迂迴曲折,大起大落。

唱腔
  山東落子的唱腔曲調單純,半説半唱。一般多采用“一串鈴”式的垛句,按詞意將段子化分成若干段落,多則十幾句,少則兩名即拉一個長腔,打一個簡單的鈸點作為過門。唱詞多為上下句結構的七字句或十字句。因落子的唱腔過於單調,藝常吸取當地姊妹藝術的曲調,來豐富自已的演唱。落子的演唱各具特色,其明快有力的風格非常鮮明地表現了魯西南人民直率強悍的性格特點。

傳承意義
  山東曲藝在我國曲藝發展史中佔有重要位置。山東落子的藝術價值不容忽視,它是我國民間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集文學、音樂、表演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它由民間藝人最初為了維持生計所從事的一種表演形式發展為如今一種舞台上的表演藝術。其題材內容、音樂結構、表演形式都是由專人創作、專人表演的,並與民間音樂、地方方言密切結合,具有一人多角的特點。幾千年來,勞動人民的辛勤耕耘不僅創造了輝煌的物質文明,也創造了具有鮮明特點的文化藝術。山東曲藝在我國曲藝發展史中佔有重要位置,也是我國傳統音樂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