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粑的傳統,家家户户不能少

黃草粑又叫清明粑,是一道貴州地區漢族傳統小吃,清明節節日食俗。
  清明粑的製作歷史已有100餘年,解放前後貴州各地就有許多專營點。
  對飲食文化感興趣的你,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清明粑的傳統吧!

清明粑的傳統,家家户户不能少

清明粑,是西南地區主要是貴州在清明節所實用的傳統小吃。皮為糯面加上一種叫清明菜的野菜,餡是由野葱、榨菜和臘肉丁等混在一起炒熟而成,上籠屜蒸熟以後即可食用。
  早期的清明粑做成月餅形狀,餡心有火腿、洗沙、玫瑰、白糖等品種,食時用平鍋放少許豬油,微火煎成兩面微黃,香脆清甜可口。如今,貴州各地的清明粑品種隨餡心的不同而紛繁蕪雜,口味和形狀也多種多樣。

歷史文化
  相傳明朝建文皇帝“靖難之變”後從南京流落到貴州省,望白雲而遁跡,在長順縣白雲山削髮為僧,終日唸經朝佛。長順當地老百姓得知建文皇帝遁跡白雲山並削髮為僧後,每年農曆二月十九和六月十九人們紛紛上山朝佛。每次上白雲山朝佛當地老百姓們都得帶上大家認為最好吃的自制的食餅作為祭品。偶然一次,建文帝品嚐大家帶去的食餅後讚不絕口,得知此餅主料是清明菜,遂取其主料命名為“清明粑”.從此,精粑名聲漸盛,逐漸成為當百姓歡度清明節和祭祀祖宗的必備食品,爾後,清明粑傳至安順、花溪等周邊地區,漸漸成為廣大羣眾喜歡的食品之一。

相關故事
  明朝着名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到白雲山追尋建文皇帝的蹤跡,在其不朽的經典《徐霞客遊記》中為長順清明粑留下了濃重的一筆。相傳徐霞客到白雲山時值清明時節,在附近家家做客時,有幸品嚐了清明粑,立即盛讚精明粑為“素食之佳品”.1994年4月28日,時任副的到長順考察時品嚐了長順清明粑,當場對精明粑給予了很高的讚譽。
  清明粑,是居住在古稱“五溪地區”的各族人民過春社節與清明節時食用的兩種節日食品,具有鮮明的地方特點和濃郁的民族特色。所謂“五溪”,指的是湖南西部沅江上游的五條主要支流。
  關於“五溪”,詩仙李白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吟詠道:“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貴州東部的銅仁地區與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毗連地帶,屬於“五溪地區”,至今仍然保留許多古風,最明顯的是吃春社飯和清明把。春社飯,習稱“社飯”,本是過春社節的節日食品,但節日前後甚至一年四季都有“社飯”吃,許多飯店時有“社飯”供應,不受節日約束。長期以來,每到大地回春的陰曆二月。居住在“五溪地區”的各族村民紛紛過春社節,家家户户興高采烈上山摘艾蒿,挖苦蒜,洗淨切細,擠掉苦汁,文火焙乾,按照適當比例,與糯米、粘米、臘肉、蒜苗、五香、鹹鹽等混合,用木甑菰熟,或用鐵鍋燜熟。觀其外貌酷似“野菜飯”,明顯保留遠古時代採集生活的遺風,但味道卻十分可口。

食品營養
  清明菜主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C、生物鹼等;具有降血壓、治療消化性潰瘍、鎮痛止咳等作用。小麥麪粉:麪粉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鐵、磷、鉀、鎂等礦物質,有養心益腎、健睥厚腸、除熱止渴的功效,主治髒躁、煩熱、消渴、泄痢、癰腫、外傷出血及燙傷等。清明菜:清明菜含豐富的脂類物質、揮發油、大量胡蘿蔔素及少量B族維生素、鼠麴草素、硝酸鉀、氯化鉀等。有止咳平喘、降低血壓功效。能擴張局部血管,可利用以治非傳染性潰瘍及創傷,內服用於慢性氣管炎、喘息咳嗽、潰瘍病、風濕痛等。另據資料報道,清明菜還具有抗菌消炎、降壓止痛、擴張毛細血管的作用。對治療高血壓、消化道潰瘍、風濕性疼痛等,均具有較好療效。